“祥光烟月”是云屯山最佳景观,云屯山实际上是罗山的老云头顶,位于招远市东北25里处,东连栖霞,南与马山相连,北依鸟山口,绵亘百余里。其主峰方圆0.63平方公里,海拔719.8米,这里山峰高峻,上薄云汉,气势雄伟,每当盛夏的日夕,山巅薄云覆盖,烟云四塞,山谷白雾弥漫,故称“云屯山”,中有上九盘、下九盘、上祥光观、下祥光观许多名胜古迹,其最高峰为东麓的上祥光观。
祥光观的“观”是指古仙灵的遗址。夜晚,在这里,你会发现每当轻淡的云烟从四面八方来这里会合后,桂花的魂魄——月亮从东方初升的时候,天地的最佳灵气都在这里聚集,这里是风水学中的“强气场”,山环水抱,灵气弥漫于这里的一切时空中……。这里是天和地的分界限,是仙人们升天的唯一入口,仙人们一般都是在十五月圆之夜风月无边之时,借着云烟飘然升天。
在月圆之夜云烟弥漫时,这里的景物亦真亦幻,分不清那里是地,那里是天,来到这里的人们,最宜饮酒作诗,有一种把酒问晴天的气魄,也适宜唱歌挥麈(高谈阔论的意思),有一种“天人合一”和谐。凭高向四方远眺之,不啻羽化登仙矣。盖其踞诸峰,几于去天尺五,抱明月而长终,兹峰为最。故月所同也,而祥光擅之,诚海邦名胜也。正是:“数折幽蹊境渐佳,芝房高依暮空斜。青牛倦卧吴刚桂,玉兔光分云母车。未许红尘沾素色,偏宜浩魄落仙家。……。”
如此天下之最的“风水佳境区”一直埋没在岁月的红尘之中,从不为人所表章,山灵都抱恨终生;究其原因何在?一是这里地处东陲,比较偏僻;二是真正会看风水宝地的人甚少;三是神灵修炼之地都是密之又密,凡人又何以能知!东岳“泰山”是人为的因素名扬四海,多是来自皇帝封禅;而罗山是神灵秘密集中,秘密升仙最多的地方,又岂是“蓬莱”的八仙所能比的,罗山“势压登莱百万峰”的气魄,令许多修炼浅的望而生步,如果说泰山“雄视天东”,那么在泰山之东800多里的罗山就是“傲视苍穹”了!
有史为证,李骥千的《东岳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行宫记》是这样写的:“天下之山莫尊于岳。而岳于岱以宗称,……。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宋名其观为”昭真“,今该其宫为”灵应“,竟未详所自始。……。泰山为…出乎震宫…岂无大神焉,是昭是凭,以为之主乎。……万历十六年,邑人感于梦兆,始来相宅,得地温泉前峰下,……据高临河,山川环抱,郁郁葱葱,良然佳胜。……。……。”文中的温泉前峰是指罗山大地的“滚泉山”。当年的宫殿是何等的瑰丽庄严!可惜现在痕迹全无。
阎公朝在他的《上祥光观》这样写道:“九盘疲登顿,孱颜摩苍穹。……崇癫走峻坂,佳气浮平岗。……天风撼松林,万窍鸣笙篁。振衣一引望,伧海郁苍茫。仙灵杳何许,遗迹空摧藏。……徘徊步徙倚,抚景移残阳。……”。可见景色是何等壮美!九盘是仙人们升天的太级,必须一步一步升起,走过上、下九盘的人领略到“九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青壁凌云霄,丹梯转钦岖。……”后,可想而知,升仙的路是何等美好!又是何等的艰难!
杨道缜的《云屯山看云》真实的记载下这一景观:“山云不同族,异类而相好。所以画山者,多以云气绕。余来游诸山,旁赏及海岛。苍翠足怡悦,微白出林杪。初傍涧壑生,稍升遂浩渺。轻盈自多态,纷拿倏而;老。一片偶欲坠,随风愈矫矫。……忽然横一线,约束诸峰小。常时十余顶,八九不可考。……是岂有思维,氤氲何其巧。……”。可见,古往今来来到这里的人无不留恋往返。
丘处机《咏云屯山》的:“云屯山,云冥冥,天风动摇飞雨零。神气幻怪不可测,千变万化无常形。云收雨霁杳无迹,但见群山罗翠屏。山高谷深复何有,白石磊磊松烟青。春风浩荡满山谷,自上似欲超天庭。心虚目极谈天阔,俯视漠漠环沧溟。昔居庵地走三郡,今为洞**万灵,虚空旧基作新观,万世不朽传佳名。”诗句,将云屯山的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使人身临其境,千古铭记。
这里的美景千古流传,各个朝代的文人都有美丽诗篇佳句。从“春秋”的《莱人歌》到“晋”陆机的《齐讴行》;从“隋”炀帝的《望海》到“唐”太宗的《春日望海》、孟浩然的《岁暮海上》、李峤的《望海》…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从“宋”苏轼的《望东海》到“元”丘处机的《云屯山》:“明”于肇的《祥光烟月》^…。让你在山光水色中,陶醉在诗的海洋里。
下次,走进罗山“八景”系列之四——“架旗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