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四岁半了,是个乖巧伶俐的小姑娘,可是最近妈妈发现琪琪总是有意无意地撒谎。比如,在幼儿园上画画课,琪琪回家就对妈妈说“我今天画画可棒了,老师把我的画贴在墙上做展示了呢”,第二天妈妈送琪琪到幼儿园,特地在墙上找琪琪的展示作品,却根本没有找到。
柏燕谊:学点心理学 <wbr>撒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
还有一次,妈妈带琪琪在小区里玩,碰到一个小朋友带着新买的小宠物狗散步。琪琪很喜欢小狗,就过去和小朋友一起逗小狗玩,其间妈妈听到琪琪对小朋友说:“我姥姥家养了三只小狗呢,一只白色的,一只黑色的,还有一只是棕褐色的,长长的毛,圆乎乎的,可爱极啦!”实际上,琪琪姥姥家根本就没养过小狗。
再比如,有一次琪琪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玩具,就过去要玩,那个小朋友不给,两人就争抢起来,一不小心玩具掉在地上摔坏了,被抢的那个小朋友还没反应过来,琪琪反倒先坐到地上大哭,一边哭还一边说是那个小朋友打她,把她推倒了。妈妈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也非常困惑,孩子怎么会谎话连篇呢?
被小伙伴里的“熊孩子”打了,自家孩子到底该不该还手呢?很多家长都会因这个问题而纠结......
自家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还手?
如果忍让不还手,自家孩子要吃亏,吃亏倒其次,因此留下阴影,孩子形成懦弱性格岂不更糟?如果还手,我家孩子不也成“熊孩子”了?再养成暴力倾向怎么办?
看来,简单主张还手或不还手都不妥!当然,也有高级些的答案。有的家长以为,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讲究分寸,于是嘱咐孩子,“打你第一下,别还手;第二下仍不还;如果还打第三下,你就还!”这番答案,家长内心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三不”——不懦弱,不欺人、不怕事。“三不”理论不能算错,但“打第三下再还手”就不算“以暴制暴”吗?
除了“第三下再还手”,还有更好的答案吗?!
自家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还手?
其实如果按照“三不”理论,最好的答案和办法是,钳制住对方,强制其停止攻击,自己也不会继续伤害对方。可这个办法搁在现实,有两个不确定性。一是,博弈的结果能否制伏住对方,不好说?二是,自己保证暴力的使用只到“制伏”为止,这个“度”,其中的道理,孩子能否领悟透?
自家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还手?
也许对于“还不还手”这个问题,很多家长苦恼就苦恼在这里——既不愿看到孩子吃亏、受伤害,也不愿孩子暴力示人,伤害别人。无奈的是,这番道理,嘴上好说,实际操作太难拿捏。而这边还纠结着,那厢,已经又打起来啦……
自家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还手?
放下纠结,来听个小故事。
特邀“生活好
讲师”、心理专家、百诚释心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柏燕谊,曾经
形象地以刺猬和蜗牛为喻,谈论过“还不还手”的问题。
自家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还手?
刺猬和蜗牛,一个浑身长满刺,一个终生背着壳,它们的躯体都柔软、柔弱到不堪一击。不过,因那刺与壳,它们具备了抵抗能力;那刺与壳,养成了它们的力量!原来,柔弱之躯一样可以有力量,只要有力量(能力),就足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自家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还手?
也许,对刺猬和蜗牛来说,它们压根儿就不考虑对敌人还不还击这个问题,它们在意的是各自的刺或壳!刺壳安在,力量之源就在,一切就好!
当然,人不可能长一身刺,或背着个壳过活。
我们何以获得力量?
强身健体、开启心智……
自家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还手?
说回还不还手?
从蜗牛和刺猬身上,我们成人或许会豁然开朗,什么到底第几下还手?告不告诉老师?等等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懂”得刺猬和蜗牛的智慧。这可能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的。但有时候,教育就是给孩子自悟的机会,逐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只要有了方法指导,只要方向正确,到达是迟早的事。
毋庸置疑的是,指引方向,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自家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还手?
还有颇为重要的一点。
对待“被打”局面,家长有没有自以为是地仅仅从主观去评判?有时候看上的去很“悲催”的被打背后自有孩子的解读,是小朋友嬉闹手重而已?还是真的对方蛮不讲理?亦或是自家的孩子哪儿有问题?不要只盯着被打这一事实,冷静了解一下被打背后的“故事”,或许,孩子“被打”的经历会变得有“价值”。
不管怎样,成长路上谁还不吃点亏?
修养成长的力量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