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东北
当客户安排我去佳木斯的时候,竟然一时无法明确佳木斯属于哪个省份,第一印象竟然属于新疆,当然是个误判,搜索后才知道属于黑龙江省,这次终于要近距离接近神秘东北了。对东北零星的感觉诸如黑土地、东北大米、黑木耳、满洲国、松花江、关东等等,当然还有脍炙人口的二人转。
一到佳木斯机场,顿时感觉阵阵凉意,短袖体恤竟然有点抵抗不住,刚从上海出发的时候还是炎热难耐,据说这个机场还是日本人建的。第一站并不是佳木斯,而是鹤岗。原本以为鹤岗是佳木斯下属的一个县,当然又是误判,是黑龙江的一个地市。接我的司机师傅操一口标准的东北话,在赵本山的小品、电视剧中早有领教,只是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聆听过。从佳木斯的外城往鹤岗去,经过松花江,并不是很宽,江两边一片绿荫。一会上了高速,地势较平,田野绿油油的,玉米地、稻田的、以及各种叫不上名的树木在黑土地里茁壮生长。
鹤岗离佳木斯不远,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一个黑龙江的边陲城市,离俄罗斯不远,我是第一次听说。城市不大,人口一百多万,从城市的建筑上看,和一般三四线城市没有太大差别。此地盛产煤,所以有钱人很多,大都是煤老板。街上不时能看到路虎、宝马、奔驰等高级轿车,当然越野车也很多,很符合煤老板的口味。
晚上客户请吃饭,明显感觉到了东北人的热情好客。出门在外我并不大喜欢和客户一起吃饭,太多的客套,时间的消磨,总让人有点不自在。但这次客户的招待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客套,发自内心想把我这个外来客照顾好,仿佛和久未谋面的老友欢聚,让一天的旅途劳累很快消退。菜很对胃口,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东北大米,满满的吃了一大碗。他们提醒我这边早晨天亮的早,三四点多天就亮了,嘱咐把窗帘拉好。
一夜无话,美美的睡了一觉。早晨6点醒来早已大亮,并没觉得有什么异常。培训过程中,唯一觉得特别的是培训时间,下午从一点半到四点半。我在很多单位门口看作息时间一般都是下午四点或者四点半下班。下午下课后,顺便到旁边的天山湖公园转转,很明显的人造痕迹,而且粗糙。人很多,也许可休闲的去处并不多。在一片空地上,发现很多穿着统一整齐,伴着各种音乐,在有节奏的跳舞,步调一致,并有人吹口哨统一指挥,颇为壮观,后来才知道是这边一种深入人心的群众锻炼方式,俗称“僵尸舞”。
这边课程结束后,紧接着去佳木斯。佳木斯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东西长340公里,南北宽190公里,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达580公里,是我国最东端的城市。要呆七天,吃、住、上课都在佳木斯市委党校。
每顿饭菜,客户总是尽量调整饭菜的类型,免得我们生厌。我本来就不挑食,正好可以好好的品尝东北菜了。吃了好几天也可以总结一二,第一,东北菜喜欢炖,比如酸菜炖肉,肉烂而不腻;第二,凉菜颇为精致,有的肉食看起来像热菜,其实是凉菜。有道凉菜初看像红烧茄子,吃起来清凉可口;第三,不大喜欢喝汤,当然炖菜可能包含汤了;第四,味道偏重,油稍大,偏辣。
下课后去周边散步,旁边是佳木斯技师学院,看门口一个红色的条幅,才知道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母校,当然她的母校挺多的。对她的无私、高尚无须多评价。但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实在不敢恭维,为什么以前就不能发现她的伟大呢?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表面工作呢?为什么五年都未能获得正式的教师身份呢?太多的为什么只能印证教改的彻底失败。
课程结束后,立马打车去趟松花江,省得留下遗憾。到了江边已近黄昏,江边有一群更为壮观的百姓再跳“僵尸舞”。来江边消遣的人很多,谈恋爱的、放风筝的、散步的、卖东西的,甚是热闹。江这边熙熙攘攘,江那边是丛林密布,尽是绿色。江上有几条观光船动火通明,闲庭信步。不时有条摩托艇急速驶过,激起一片浪花。
和客户、学员的交流中,了解到佳木斯以农业为主,所以空气质量很好。有不少个农场是产量重地,已经开始实现机械化耕作了。曾经的北大荒,现在的北大仓。可惜的是东北大豆,在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产量越发缩小,不知道会不会完全消失。
东北太广袤也太深厚,无法完全读懂,但东北微凉的天气,东北人的纯真和豪爽,东北菜的实惠可口,东北大米的晶莹剔透,松花江的喧闹,全民喜爱的“僵尸舞”……,让我对东北的印象更加真实和难忘。当然还有许多误判,比如看见很多房子的屋顶有烟囱,以为是厨房用,后来才知道是冬天烧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