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该反省了
11月13日,一名中年男子在安医二附院13楼泌尿科用菜刀一阵狂砍,当场砍死一名护士长,并导致几名医护人员被砍伤。现场的血腥无需我多言,已经够触目惊心了;凶手的凶恶之极也无需评判,自有法律去审判。这几年类似案件一再发生,大多数人觉得麻木,甚至有些人略带几分幸灾乐祸。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一再拷问着各类医院,尤其是公办医院。二附院就在我所在小区旁边,由于今年老婆怀孕生子,算是常客,根据自身体会,希望医院能够自我反省一番。
首先,医院要明白老百姓的需求。一般的老百姓估计没有几个愿意去医院的,有人靠住院大敛不义之财的例外。到医院无外乎希望第一能有准确的诊断和医治;第二,希望能在经济方面有所节约;第三,时间能快点,谁都不想看个门诊要花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第四,医护人员的态度能好点。现在各类医院发展很多,但大多数人还是信赖公办医院,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感觉总比民办的要好些,所以第一条对于一些不严重的患者算是做到了。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进了医院,你会发现自己的命原来那么值钱,随便个感冒,化个几百块钱是小菜一碟。你的时间在医护人员那里一文不值,排个号、看个门诊,等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医护人员的态度始终像你欠他钱似的,总给你一副专家般的深沉。一般稍好点的公办医院,门庭若市,自然就店大欺客,对普通病人的需求置若罔闻。比如二附院妇产门诊,每次挂号你需要凌晨四点左右就去投放病历,早晨再去等号,然后再去就诊。网上可以预约,但你必须提前一周夜里十二点去秒杀。一个孕妇的例行产检,往往成了重大的负担和折磨。为什么不能多安排几个专家呢?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呢?
其次,医院要有服务意识。严格的来说,医院也算是服务业。既然是服务业,就应该有点服务意识。不少医院,在前面上都贴着患者至上,强化服务的标语,但现实中这些标语成了最大的讽刺。有次和老婆去二附院询问生育保险事宜,先问前台接待人员,那个女孩子面无表情的指向一边,看到一个有相关牌子的办公室,进去一问,里面的工作人员头都不抬下,说去隔壁办理。到了隔壁,等了半天才询问清楚。大多人去医院都有这个感觉,哪有被服务的感觉,大都是求爹爹拜奶奶。医患关系的紧张与医方恶劣的态度大都有关系,患者本身来医院心情大都不好,在面对如此冷冰冰的态度,大都只能隐忍。虽然很多医院都有投诉电话,大都是聋子的耳朵,效果可想而知。医院如果真要想提高服务意识,不妨在人员素质和细节上下点功夫,不要总给患者感觉是低三下四来求你办事。不过在当前医院的管理制度下,想让医院尤其是公办医院有服务意识无异于痴人说梦。
再者,医院起码要有职业道德。曾经我们认为医院的天职是救死扶伤,穿白大褂子的都是白衣天使。但现实中,大都医院的楼越来越高,医德却越来越低。很多医生被称为白眼狼。你去医院看病,不带钱试试,你连号都挂不掉。我老婆产前检查在安医二附院做的,按说在此生产最好,而且离我家也很近。生产前的那天晚上,凌晨两点多,扶着老婆去了二附院,被泼了一头凉水。那边医护人员说,没床位,你们另找医院吧。大半夜的,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其言语和行为所显示的态度仿佛拒绝我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面对此种行为,看着老婆肚痛的样子,真想好好的踹他们几脚。他们哪有一点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呢,甚至连那么一丁点的职业道德都没有。我所遇到的这种事情,后来了解到绝非个例,很多附近的产妇都遇到类似的情景。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吗?根据产检的情况,医院大概能估计需要多少床位,加几个医生和一些床位就可以了。看着二附院高高耸立的大楼,我就不信加几个床位会如此之难。
这两天在安医二附院看到一条红色条幅“以病人为中心,打造服务品牌”,也许是受11.13事件的影响,想提高自身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系。看着这条并不醒目的条幅,但愿不只是个表面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