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小记
第一次去某个地方,总很兴奋。今年到目前为止第一次去了武汉、昆明、湘潭、吉安、靖江、保定、天津等地,各地在人文、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众多差异,虽然很多时候都如蜻蜓点水般掠过,但也算是个体验了,而自己特别喜欢这种感受。很小的时候就希望能周游天下,这个梦想看来难以实现了,但能够跑遍中国的大江南北,也算万幸。这次有幸来到甘肃,虽然已进入冬季,但热情不减。提到甘肃,很容易想到莫高窟、酒泉发射基地等。这次虽然只是到达兰州,也能窥豹一斑了。更幸运的是,培训期间,有一天空闲时间。
从合肥出发的时候,由于穿多了,浑身发热,达到兰州机场,出口处就感觉到阵阵寒意。地面上依稀可见点点的冰块,前两天这里降雪了,并不大。住在甘肃省省委党校,进入房间,一股暖意。中国北部的冬天,由于有暖气,挺舒服的。这几天,老天给面子,最低温度虽然已达零下,但太阳破为慷慨,暖暖的洒在天地之间。中国这段时间,大部分都被雾霾笼罩着,兰州也不例外,不过根据手机QQ的PM2.5显示,数据维持在85左右,比合肥好多了。住宿旁边就是黄河,据说,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第一天傍晚,和郑老师一起去黄河边散步。黄河水自西向东缓缓流过,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波澜壮阔。河边垂柳在冷风中微微颤动。时不时有茂密的芦苇,有几只不知道是鸭子还是鸳鸯悠闲的在水面晃来晃去。两边车水马龙,灯火通明。晚上,还是太冷。
休息的这天本来准备一大早就出去玩,并以牛肉面作早餐,甚至想去个知名的景点游玩。但天寒地冷,懒得乱跑,又有个老师只有下午有空,还是结伴出行更好。下午,天气晴朗。我们打车到被称为黄河第一铁桥的中山桥,这座桥由德国人设计,建成于1907年,有100多年历史了,和上海的外白渡桥有异曲同工之妙。历经战火纷飞,依旧屹立不倒。桥旁有人推荐乘坐快艇,便和王老师近距离接触下母亲河。快艇在黄河上飞驰,水很清澈,在一处相对狭窄的地方,浪花不小,快艇上下颠簸。冷飕飕的风吹在脸上,人都想缩成一团。从快艇下来,便直上白塔山公园。山不高,每上一些台阶就有些亭子或者房子等建筑。站在上面看兰州,一下子开阔起来,铁桥和黄河给喧闹的城市增加了历史的沧桑和厚度。山上有个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圆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有汉藏佛教融合之意。从白塔山下来,悠闲的穿过中山桥,向西寻找黄河母亲雕塑。路上还看到风车园,时间关系,没有进去。不经意间就到了雕塑旁边,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发现有小贩卖石头,石头上像狼似马的图像,问卖家说是自然形成的。王老师喜欢石头,自己买了个,老大的,上有马的图像。送我一小的,上有狗样。回来把石头图像发微信上,大都说是人工印制上去的。不管真假,权当纪念。
王老师晚上有课,但总得尝尝兰州的牛肉面,当地人说,在这不要吃拉面,一定要吃牛肉面,最好还是早晨吃。我们匆匆忙忙的找牛肉面馆,越着急越难找到。一个颇为气派的饭店,竟然没有牛肉面。只好继续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点了两碗宽面,两碟牛肉,一份土豆丝,一共25元。老板好像称呼土豆丝为羊脂玉,刚开始还不知道是啥意思。味道尚可,尤其是面汤。连汤带面吃完。
陈培松2013年11月26晚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