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导师
“导师”一个词给一般老白姓感觉颇为神秘,也不是一般人能被称为导师的。对于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当年被称为导师的大概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类人了。当然在大学里面这个词颇为常见,比如研究生会称呼他的教授为导师,不过现在研究生也不大称呼导师了,改称老板了。无怪乎有人调侃,现在的教授越来越像商人,商人越来越像教授。最近几年随着培训市场的火爆发展,各种“大师”、“导师”满天飞,大师我就不想多说了,按照余秋雨的观点能被称为大师有三种情形,第一,德艺双馨的人;第二,拥有某项独门技艺;第三,是死去的人,但有点影响,比如南怀瑾大师。导师的名目也挺多,比如潜力激发导师、创业导师、心灵导师、情感导师、领导力导师等等。仿佛挂了个导师的头衔,一下子就不食人间烟火了。曾经见过一个80后,居然也自称心灵导师。
中国有个颇有影响力也自称导师甚至称为伟人的人,当然导师总给人感觉神秘且伟大。这个人知名度极高,只要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就是李阳,疯狂英语的创始人。说他很成功应该不算过分,毕竟开创了一种学习英语的新模式。如果他就是在英语领域疯狂,也能理解。但显然他并不满足在英语领域的成功,他希望能成为众多领域的导师,甚至能成为一个伟人。李阳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论调,比如学好英语去赚外国人的钱,比如我应该做教育部长,大力改革中国的教育体系,比如废材也能变成黄金。俨然是一副成功学的套路,成功学自有其一番市场,也有些用处,毕竟能对一些自惭形秽的人有积极意义,但我个人觉得,对于成功学浅尝辄止即可,正如毒品,如果你有病,适量食用会有不错的效果,但一个正常人服用毒品,就会有极大的副作用了,甚至会上瘾中毒,成为一个难以挽救的瘾君子。
不管李阳如何塑造自己的导师、伟人形象,但是现实中他更像个性格分裂的人。一方面,对于公众,是个成功人士,更是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成功导师。另一方面,他一直对父母不大照顾,也许从小缺少父爱,但是作为一个60后,40多岁的男人,对父母不大孝顺,很不符合中国的人伦常理。家暴事件的发酵,更然很多人知道了这个人甚至有点扭曲变态。其高调加入安利,并为其高唱赞歌,当然直销也无所谓好坏,但令人费解的是,兴致冲冲加入三个月后就黯然离开,本来其希望通过安利庞大的直销队伍来推销其疯狂英语,可惜安利并不吃他这一套。今年,他又皈依了佛教,选择了大名鼎鼎的释永信作为其老师,但据称此举是为了在和尚里面去推广其疯狂英语,另个原因是其想提高其思想境界。他经常说别人无法达到他的高度,经常宣称其父亲就很难达到他的高度。据说,李阳还有个习惯,坐飞机的时候,总要故意晚点,等到工作人员喊了多次,才不紧不慢的登机,好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不知道有多人在心里骂他呢。在英语教育领域,除了疯狂英语,另个最知名的就是新东方了。曾经李阳视大他七岁的俞敏洪为伟人,最近好像也觉得俞敏洪没什么了不起。可惜市场是最好的选择,当新东方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5亿,疯狂英语还不过两亿。这么多年了,对他矢志不渝追随的大概只有他的妹妹李宁了。对于不理解李阳的人,李宁的理由很简单,他是伟人,一般人肯定难以理解。
通过李阳的简单剖析,所谓的导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和伟大,人嘛,总要吃喝拉撒的。而且现实中发现,但凡喜欢自诩为导师的人,往往性格有点扭曲甚至变态,比如曾经的李洪志,比如“创业导师”薛蛮子。也许这些“导师”希望通过打造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来掩盖其内心的龌龊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切记,不要迷恋导师!
陈培松2014年9月13日于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