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因为对他人哀怜而失去判断、产生偏见。
唐朝天宝十三年(754年),杨国忠说安禄山要造反,而且说:“陛下试着召见他,他肯定不来。”于是,唐玄宗召见安禄山,安禄山立即来朝见,在华清宫,他哭着说:“臣本来是胡人,陛下恩宠提拔我到现在这个位置,被杨国忠所嫉妒,我离死不远了。”唐玄宗内心哀悯他,心立刻软了,重重的赏赐他,而且放他回去了。安禄山回去以后第二年就造反了,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唐朝由此由盛而衰。(《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七卷·唐纪三十三·十三载》)
虽然安史之乱与李林甫为维护自己权利养大了藩镇有关,虽然也与杨国忠逼反了安禄山有关,但唐玄宗依然可以在安禄山进京朝见以后不让其回到封地而避免此事发生。
现在也有很多人利用人们的善良心理欺骗大家。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因为对他人傲慢、懈怠而失去判断、产生偏见。
庞涓与孙膑同为鬼谷门下,庞涓率先在魏国拜将,因嫉妒孙膑才能,砍去了孙膑的膝盖并在他脸上刺字,孙膑装疯,逃到齐国。
后魏国与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大将,直奔魏国首都大梁,庞涓得知消息,立即离开韩国回国救援。孙膑对田忌说:“他们的兵将勇悍,素来轻视我齐国,我们假装怯懦,因势利导。兵法云:百里而趋利会失去上将,五十里趋利军队只有一半会到。让齐军进入魏国以后开始建十万个炉灶,第二天建五万个炉灶,第三天建三万个炉灶。”庞涓行军三天,大喜,说:“我早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国三天,士兵逃亡过半了。”于是舍弃步兵率骑兵加速前进。孙膑计算其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马陵道狭窄,旁边多阻碍,可以伏兵,就把一颗大树砍掉树皮,露白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齐军一万善射者在道两旁埋伏,告诉他们“晚上看见树旁有火光就射箭”。
庞涓夜晚果然到树下,见树上有字,就举火查看,还未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兵败,于是自刎说:“让那个小子(孙膑)成名了。”(详见《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参见《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马陵道万弩射庞涓咸阳市五牛分商鞅》)
孙膑利用了魏国将帅傲慢的心理诱敌深入,庞涓也为自己的大意、草率付出了兵败身死的代价。
参考版本:中华书局,《唐宋注疏十三经》,上海中华书局据阮刻本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