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郦波讲师,郦波联系方式,郦波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
郦波:盼用汉字唤醒民族DNA 但要警惕急功近利
2016-01-20 5224
2015年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近日在河南安阳完成录制。记者在录制现场采访到了大会的文化嘉宾郦波,他表示,希望通过节目呼唤出隐藏在汉字中的、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民族DNA,找到曾经支撑民族文明向前走的、核心的、有价值的力量;同时他也提醒,要警惕《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第二个“奥数竞赛”。


赛制创新有利于与大众沟通


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赛制上较前两届进行了创新,一是从团队对抗变成个人对抗;二是从简单的难度分级到现在常用易错、应知应会词汇、各个层次的高难度词汇的考察。同时,还首次出现了现场媒体竞赛团,中新网也派出了自己的媒体听写体验团,同步参与了第四现场的汉字听写。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已经连续三届担任汉字听写大会的文化嘉宾。对于今年赛制的改变,郦波称,这有助于与大众之间的沟通。“如果都是难度较大字词,不容易引起大众共鸣,无法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相反,如果都是考察简单的字词,无法显示选手的水平。由易到难的递进设计,有利于选手展现个人风采。”


而此次媒体听写团不光是媒体从业者参加,还有从民间海选出来的汉字达人。郦波认为,他们在比赛中表现非常抢眼。这说明高手在民间,也说明汉字的民间土壤还在。


呼唤出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民族DNA


“一字一文化,一字一价值,一字一智慧,一字一历史。”郦波表示,节目题库的改变也透出节目的价值观——不是来秀汉字或炫知识的,而是通过汉字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节目就是要把汉字背后的东西呈现在大众面前,呼唤出隐藏在汉字中的、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民族DNA,在文明的长河中寻根溯源,找到曾经支撑民族文明向前走的、核心的、有价值的力量。


郦波提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海外受到了很多华人、外国人的关注,影响很大。生长在德国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华人孩子观看了汉字听写大会后,跟父母说想回中国学汉语,这是因为深藏在他血脉中的东西复活了。


“每个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一种文化DNA。”郦波还讲述了自己在西方讲学的经历:“我在西方国家讲解汉字和汉文化时,曾经遇到一些不是在汉字语境里长大的的华人。他们一旦接触汉字,内心深处的文化DNA就觉醒了,甚至会无比疯狂地热爱。”


汉字推广要警惕急功近利


大会进行到第三届,参赛选手及其家长、老师、学校对比赛越来越重视,甚至将是非成败看得很重,而选手年龄偏小,可能不会深刻体会到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明等深意,这就增加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第二个“奥数”的风险。针对中新网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郦波表示,“汉字听写”的出发点很好,但也需要警惕在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那样就过犹不及了。


但在郦波看来,汉字本身跟数学不一样,不是纯技能的比赛。他首先从个体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孩子们将来不学数学了可能就忘光了,但由于母语文字的特殊性,虽然现在可能死记硬背,将来不会忘记。”


“语文不是教材里教的内容,语文的本质是母语文字、母语文学、母语文化以及母语文明,这四个层级逐级递进,其中的基石是母语文字。如果对母语文字掌握不足,就谈不上对其他三个层面的掌握。”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2168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