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自我解决问题万事万物都有因果的,我们只有把自己和别人当成一个整体来看,把现在的“果”和过去的“因”当成一个整体看,才能真正做到“自觉”。做到自觉,就要既觉知对方又觉知自己。平时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人的本觉往往是能所分离的。什么叫能所?“能”就是能思考问题的我,“所”就是所思考的问题、对象。比如我们经常讲的“执行力”,就是一个“能”和“所”分离的概念。当我们使用“执行”这个词的时候,你就在说别人
多层觉知做管理我认为做好管理不需要太多的高招,不需要太复杂的动作,关键是要有一种“层层觉知”的思维方式。比如觉知一个品质问题,首先觉知这个品质问题的数据是多少,其次觉知这个品质问题是由哪些点造成的,每一个点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然后又觉知这些问题点分布在哪几道工序,在哪道工序的问题最严重,再觉知这道工序产生这个题的原因,层层剥皮,层层觉知,最后答案就出来了。这里没有太多的“想”,有的只是“觉”。做管理
小动作大业绩佛家说:“色不异空”、“色即是空”。意思是大的问题仔细看破,其实都是小事一桩,甚至不成其为事。企业里面的很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究其根源,在于企业的人把问题看得太难,想象得太难。我们要学学一种把问题看破的思维模式。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点,然后对每一个问题点进行觉知。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很多企业人就是不愿意对问题细致地去调查,去看、去觉知,而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想,越想问题
向太阳学管理有首老哥唱到: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就是太阳。它的伟大就在于:它能通过自身强大的质量让地球、行星永远围绕着它转,同时又无私地把阳光照耀着万物、温暖着我们。那么,现阶段,我们企业的老板和高管们,又怎样向太阳学管理呢?一、加强人格修炼对于企业老板和高管来讲,个人的修练是首要课题。如果老板、高管在个人修为上有很多坏毛病,企业的管理就别想做好。因为中国人是认人的,
用庖丁解牛的方法拆难题佛家说,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和所有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我们不要把它看成太实在的东西。乡下人进城看摩天大楼就觉得它是个稀罕物,实际上把它一拆我们就知道其实它就是一堆堆的水泥和一块块的砖头。我觉得我们做管理要有一种佛家思想:遇到问题拆了它,它就没什么大不了。我们现在遇到管理问题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总以为在一座高楼大厦里有一个强大的敌人,结果我们就想找一样强大的武器去攻打它,先去
平平淡淡才是真《道德经》说:味无味、事无事、为无为”,其实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总能出奇制胜,管理也如此。味无味:就是把恬淡无味当作有味道。生活中很多人对没有味道的东西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在管理上也一样,因为很多管理动作枯燥无味,很多人就不愿意做。就拿我们的采购人员来说,要求他们天天做采购计划、天天跟催、天天总结,他们就是不愿意配合,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那些动作太枯燥,没味道,就不愿意做。刚开始的
有效动作成模式我们纵横控制法的管理模式,是一系列有效动作组合,它的关键词是“系列”、“有效”和“动作”第一,它是由动作构成的。比如我们有订单评审文件,有订单评审流程,但未必有真正的订单评审动作。如果客户的订单来了以后还是直接交给生产部,生产部拿出去就做;或是客户一打电话过来,业务部就把交期回复了,都不与生产部和采购沟通。这就是没有订单评审的动作。企业里面有文件没动作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说有些企业有首
不为规范而规范我们导入管理动作的标准化,一定要先导入生管组合拳的六个标准动作:日计划、日备料、日协调、日稽核、日考核和日攻关。这六个标准化动作的特点就是不为规范而规范,在规范动作的时候,不会把“规范”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对于ISO来说,它的目的就是规范。很多企业引入ISO,就是为了把企业做事的流程、动作规范下来,让大家的行为有一个标准,避免打乱仗。ISO过分地强调标准化,却忘了企业更重要的任务是效
稽核改人七步法稽核通过改变事情达到改变人的目的,通过高成本改事达到低成本改人。反复稽核,看似高成本,但把人改过来后,大家走上规范化管理之路,能自动自发按原则做事,这个管理成本就很低了,而且是建立了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那么稽核有几步关键步骤呢?第一,制作《稽核控制卡》。查什么,查谁,在哪里查,一天查几次,一个星期查几次,这些内容要在《稽核控制卡》里列得清清楚楚。不能把稽核当成一个随便的检查行为,这样
力不到不为财常言到:“力不到不为财”,意思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若要成功,就得不怕吃苦。上周我培训结束后在给企业做微咨询诊断时,发现这家企业存在一个现象:大家都只说不做。其实这也是很多企业的普遍现象。这家企业当时正召开品质会,总结上个星期因质量问题被客户退货的情况。照理说,与会人员都是有责任的。但这个品质会议就开得很奇怪:从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责任变成每个人都在发表见解。2个多小时的会议大家都说得不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