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可,倪可讲师,倪可联系方式,倪可培训师-【讲师网】
易经智慧大师,孝道感恩讲师
倪可:国学的智慧
2016-01-20 48629
 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学问,总称为“国学”。如果认同这个简单的说法,那么包含“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全都是国学了。

  依此来谈国学,不仅范围太广、内容太杂,并且抓不住重点,有如黄河“挟泥沙以俱下”,很容易形成鱼目混珠的现象。更要紧的是,像这样的国学,我们一般人要如何接触、学习及受益呢?

  有些学问是让专家去研究的,他们学会了成为社会的专业人才,可以对一般人提供协助与建议。而一般人缺少这样的环境与训练,自己找书看,仍是一知半解,万一使用不当,还会造成麻烦的后果。譬如,谁有勇气自己念几本西方医术的书就上药房抓药的?

  那么,国学中有什么材料人人都可以并且应该学习的?如果不去学习,不但将会混淆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很难明白自己身为中国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请问:不管在历史家或小说家笔下,三国人物在争霸的过程中,谁是成功者?谁又是失败者?如果我说:曹操是成功者,关羽是失败者,谁能否认这个事实?但是问问我们身边的朋友:谁会崇拜成功的曹操?谁又不会推崇失败的关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不肯定成功者而淘汰失败者,那么,为什么对于历史人物却有这种完全相反的评价方式呢?

  原因如下。曹操虽然成功,但是他任用许多“不仁不义而有治国用兵能力”的人。由此导致社会风气趋于败坏,也使后起的魏晋时代成为可怕的黑暗时代。史书上提到这个时代,一句“名士少有全者”就让人不寒而栗了。

  至于关羽,他虽然兵败被杀,但是由于做到“忠孝节义”而普遍受人景仰。后代将他尊奉为“关公”,敬之如神。请问:是什么因素造成我们对曹操与对关羽的两极化评价?是谁告诉我们应该“忠孝节义”?答案很清楚,是儒家。如果没有儒家,中国人就不像中国人了。

  再举一例说明。我们听说一个人做到“与世无争、谦虚随顺、清静无为、知足常乐”,心中立即产生佩服之感,好像他们拥有不凡的智慧似的,值得我们效法。这又是受到谁的学说所启发?答案是道家。

  以上谈到儒家与道家,这时可以联想起同样在先秦时代出现的其他学派,如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墨家来说,主张“天志、兼爱、节用、薄葬、非乐”等等,理想很高,但刻苦自勉就非一般人可以做到。试问:谁能做到“兼爱”,以平等态度同时爱护众人?人的自然感情是以“差等方式”由近及远去爱护众人的。再看法家,司马迁说这一派是“惨礉少恩”(即刻薄寡恩),即使可以助人取得天下,但能用来治理天下吗?秦始皇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再看名家,只专注于名词定义与逻辑辩论,无益于国计民生;阴阳家讲究天人感应,助长了汉代的迷信风气,也不易提供健康的价值观。

  因此,我以为我们所要珍惜的国学智慧,主要是儒家与道家。然而,由于历史演变的各种因素,这两家学说早就面貌模糊不清了,于今之计,要先加辨明其原始的真义。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2168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