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企业团队建设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企业核心团队的打造,以求做大、做强及更好发展。其实这个课题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人类有始以来就存在。原始氏族部落的首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让部落所有的人免于饥寒交迫,免于外来族群的侵略、奴役和杀戮。因此,各部落自发选举有能力、有威望的贤能之人来担任头领,确保族群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而他们选举头领的标准,则是依据他们所感知的自然力量的品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
原文地址:一.道法自然原则---天地不仁作者:坦克兵 老子简历 尽管老子的思想无处不在,他的思想甚至已经溶入中华民族子孙的血液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与老子对后世的巨大贡献相比,知老子者不多,懂老子者更少! 说起孔子,无人不晓,人称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可谓谁人不识君。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是被孔子称为“神龙"的圣人。 老子的简历是他人写的。给他写简历的这个人也很有名望,他就是
自从领导力一词(leadership)在中国企业培训中传播开之后,各种各样的领导力培训备受重视,企业管理者都期盼提高领导能力,不惜重金去听课,想通过某一个理论课程提升自身的领导力。课程听时很激动,可接下来热度很快退去,并没有感到内在领导素质的提高和自信心增长,令听课者大失所望。那么究其什么是领导?什么是领导力?你凭什么领导别人?领导力的根源在哪里? 从何处入手才可以提升我们的领导力? 显然只有找
向老子学用减法 为什么现代人物质越来丰富, 反而却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快乐呢。 小的时候, 没有电脑, 手机, 家里没有电话。小朋友一起玩就是弹泥球, 个别人有一, 二个玻璃球,钢球就已经十分高兴了, 踏实, 容易满足, 想的不多, 要的也不多。 如此看来养生要先在饮食,习惯上先下功夫,现代人首先要学习的是反向做减法,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向老子学习中国科学发展的新路 翻开中国历史,你会发现中华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是贤明君主加精英的统治,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一定是贤明的, 可是谁也无法保证君王的子孙同样会贤明,因此,朝代在不断地更新循环,有的长些,而有的极短,革命和流血不时发生。推翻封建帝王是中华文化的一大进步,这应归功于湖南的草根毛泽东。 贤明君主加精英阶层的治理模式本身没有错,一味地模仿西方所谓的民主也未必能走出适合宇宙规律的道路
八十一 为而不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句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言词淳朴而不华美,华美的言词并不真实。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良的人不用巧辩,能言善辩的人不善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悟道的人不卖弄后天的多学,卖弄博学的人没有体悟大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悟
八十 天人合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注释1.使:即使。2.什伯之器:很多器械 。句解小国寡民。远古诸侯国地域小,人口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那时,即使有各种器具也派不上用途,百姓惜命安守本土。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七十九 中和解怨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右介,而不责于人。有德司介,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注释圣右介:根据帛书甲本, 本章中“是以圣人执左契”改为“是以圣右介”;“有德司介”改为“有德司介”。各本均以“介”通假为“契”, 即契约之义,也就是圣人持借据存根, 但此解找不到依据。 在通篇的上下也存在问题, 解释不通。本章中开头“和大怨”应是剧中调节的第三人,而“执契者”是借贷的
七十八 承辱称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注释1.无以易之:无以替代。2.受国之垢:承受国家的屈辱。3.受国不祥:承担全国的灾难。4.正言若反:依天道正确的话语, 在世俗中听起来如反话一样。句解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普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
七十七 动态平衡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注释 1.人之道: 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则。2.唯:只有。3.不欲见贤:无意展露个人的贤能。句解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自然规律不就如同拉弓一样吗? 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