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如果挫折超出了人的容忍力,可使人心情苦闷,情绪烦乱,行为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疾病。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父母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教孩子学会生存技能;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五、让孩子多动脑;六、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八、给予鼓励和支持;九、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专家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父母。一、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二、父母过于严肃又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出现管教过严的情形造成孩子心情紧张。
如何表扬宝宝?宝宝的家庭教育很关键。1、及时表扬,趁热打铁。2、表扬的内容应该是宝宝踮起脚能够到的行为。3、要夸具体夸细节。避免笼统说你真棒。4、表扬的时候不要有一些做不到的许诺。5、你在表扬自己宝宝的时候也不要贬低别家宝宝。
很多家长为了激发孩子的大脑发展,不断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似乎永远都在不停地学习。家长忽略了一点,孩子的打包开发,记忆力开发,最重要的是来自生活,课程排得太满往往剥夺了孩子去熟悉和自我分析一些事情,被动接受信息。其实,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
嫉妒心在孩子2-3岁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其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在争夺父母的爱、老师的表扬,以及能力的强弱方面孩子会自然地流露出嫉妒的情绪。嫉妒心是属于正常表现,只要不要过分严重,家长们可以不用那么担心。但如果发现孩子有严重的嫉妒心,就要注意疏导。
遇到问题时,父母应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因为成人是成熟的,有力量抗拒不愉快和不舒服的事情,也有能力对遇到的困难和不愉快进行分析和改良,但是孩子不能。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考虑怎么去保护孩子,而不是只考虑自己,这样才让孩子的身心少受到伤害。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的“故事医生”苏珊•佩罗莅临广州购书中心,举办了“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的讲座。苏珊建议家长应该多看故事,培养创作故事的感觉。她认为家长除了创作故事之外还可以尝试改写故事,尽量通过故事来教导孩子是非正误,而不是告诉孩子:你不能做这个,必须做那个。
与积极者在一起,我们就会敢于尝试,善于把握机会;与消极者在一起,除了谨慎有余外,还学会了犹豫。作为父母,如果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心理,就会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
人们对现在的青年人褒贬不一,尽管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现代青年视野开阔,有冲劲,综合素质更全面,但似乎显得比上一代人冲动、易怒,一旦遇到挫折或拒绝,容易表现过激,甚至一蹶不振,显得心理特别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