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乐,赵常乐讲师,赵常乐联系方式,赵常乐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孙子兵法权威专家;
赵常乐:论《孙子兵法》将帅之道(一)
2016-01-20 12402

《孙子兵法》十三篇,没有一篇是专门讲将帅之道的,但在十三篇中,却多出讲到将帅之道,《孙子兵法》中关于如何选将任帅的远见卓识,对于现代企业在识才用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论《孙子兵法》将帅之道(一)

——将帅品德的基本原则

 

《孙子兵法》十三篇,没有一篇是专门讲将帅之道的,但在十三篇中,却多出讲到将帅之道,《孙子兵法》中关于如何选将任帅的远见卓识,对于现代企业在识才用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奴隶社会,出将入相,将相不分。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之间频繁爆发兼并战争,随着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参战人数越来越多,军队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于是产生了专门用来治理和指挥军队的武官,即将帅这一职位。

孙子把将帅对于国家的作用,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孙子说:“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认为,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助缜密周详,国家必然强大,辅助疏漏失当,国家必然衰弱。

古往今来,如何选将任帅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选人、用人,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人才管理的首要内容。

那么,作为将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呢?

孙子对将帅品的要求是:忠诚、气节。

孙子说:“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孙子兵法·地形篇》)

作为一个将领,有“德”是摆在第一位的。德是将的最高标准,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孙子说:“君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

匹夫之怒,尚能血溅五步,何况是天子之怒,将军之怒?

所以孙子要求将帅须具有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忠诚的道德品质,能忠于国家和人民,能够团结同事和下级,具有兢兢业业的事业心。

无论是将军,即便是个普通人,“德”都是个人的生存之本。

行端品正、胸怀大德的人,不论走在哪里,都会备受欢迎;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的人,则会造人排挤,遭人唾弃。

我有一个做人的原则,不和不孝敬父母的人做朋友。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你会爱自己的朋友吗?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忠贞之士层出不穷。

寒门出孝子,板荡识英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他们的高风亮节,就是道德的楷模。道德是一种发乎心而动乎情,进而行之于外的一种意识和信念。“德”如果出了问题,将会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古今中外,由于临危叛变、临阵倒戈、因利变节而亡家亡国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人的品德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在品德与正直方面如果有缺点,则足以败事。”

秦朝的赵高、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等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要挑选那些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职责,求实、无私,能够摆正自己位置,把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置于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之下,能够自觉锻炼、培养良好的品格,自觉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层次,提炼优良品格,能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而尽心尽力,同呼吸、共命运的人。

 

 

论《孙子兵法》将帅之道(二)

——对将帅才能的基本要求——为将五德

 

 

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计篇》)

孙子认为,作为将帅,必须具备五种素质:智、信、仁、勇、严。

1、以智为首的指挥才能

孙子 把对将帅“智”的素质摆在第一位,别有深意。

作为三军之将,如果没有智慧,怎能因敌制胜?怎能致人而不致于人?怎能“以全生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战争的最高境界?

交战双方,不仅仅是里的比拼,更是智的比拼,力不足,可以用智来弥补,如果智不足,恐怕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根本没有临场指挥之智,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5万士兵死于两军阵前,40万人被坑杀,后果何其惨烈。

2、以信和严为本的管理本领

信,即诚信,能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能赏罚分明。

严,即严明,能行法令、练士卒。

信和严,其主旨是依法治军,干戈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孙子说:“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孙子兵法·行军篇》)

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执行惩罚,那么他们会不服,不服就很难使用。士卒已经亲近依附,如果不执行军纪军法,也不能用来作战。

孙子认为,将帅管理部队要恰当地把握好爱与令、厚与使、乱与治的分寸,如果“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那就“譬如娇子,不可用也”。《地形篇》

所以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武并用,恩威兼济,赏罚并行,“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九地篇》,这样的将帅才能达到信和严的良将标准。

3、以仁、勇为核心的带兵作风

仁,即仁爱,能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与众相得。

勇,即勇敢,身先士卒,勇敢顽强。能怯生于勇,但勇者不得独进。

孙子主张爱兵如子,与士兵打成一片,搞好官兵关系。

与孙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吴起,就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士兵脚生脓疮,他亲自俯下身去为士兵把脓疮吮吸、处理干净。所以士兵们打仗不怕死,都愿意为他效死力。

仁是勇的道德基础,不具备仁的品质就不会产生勇的行动。

岳飞说过,文官不爱钱,无关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就是要求将帅能身先士卒,勇敢不怕死,处处起到表率的作用。

 

论《孙子兵法》将帅之道(三)

 

——将帅要避免的性格缺陷——将有“五危”

孙子对将帅问题的论述辩证而又全面,他即从正面阐明将帅不许具备五德的素质,又从反面告诫将帅要杜绝五种危机或缺陷。

孙子说:“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孙子说,导致军队覆没,及将军被杀,必是这“五危”,不可不察。

1、将军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将军在沙场上勇猛杀敌是战胜条件之一。但是在敌军设下陷阱和计谋的时候,不加思索,带领士兵瞎打硬拼,便会中下敌军的圈套而全军覆没。1858年,有着“挚勇巴图鲁名号是晚清悍将李续宾,在与太平军三河之役(今安徽舒城东)中,不听部下劝阻,贪功冒进,被太平军四面合围,5000精兵全军覆没,李序宾也被击毙。

2、将军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

三国时期,三姓家奴吕布(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董卓、吕布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致使父子为一名歌伎反目,最终吕布杀了董卓。吕布故此得名三姓家奴这一蔑称)贪生怕死,在曹操大军的威胁下,准备率领士兵投降,被谋士陈宫阻止;曹操引水攻城,吕布有准备投降,又被陈宫阻止;吕布部将发动兵变,吕布山穷水尽,于是率部投降曹操。曹操惜其武才,不忍杀他,刘备拱了一把火,说明公您应该了解他是怎么侍奉丁原、董卓的。曹操醒悟,缢杀吕布于白门楼。

3、将军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

如果将军容昜忿怒,敌军便可挑衅他,使他犯错。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司马迁能忍宫刑之辱,乃有《史记》传于天下。

但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坚忍的性格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必须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4、将军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

如果将军爱保护自己清廉洁净的声誉,敌军便可制造事件,使他廉洁的声誉受损。因而他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士兵也对他不服,因此而败军。

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在五丈原之战时,蜀军士气正旺,前来讨战,可司马懿死守不战。诸葛亮窥破天机,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心中着急,加之北伐远征,耗费巨大,兵粮不足,战事对蜀军不利,所以必须速战速决,可魏军并不应战,也是白搭。

为了激怒魏军主帅司马懿前来应战,诸葛亮先是派人到阵前开骂,司马懿不理不睬,诸葛亮于是派人送一件妇人衣服给司马懿,意思是说他不是个大丈夫,不敢和他决战,只配穿女子的衣服。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意图,所以不以为意,反而把衣服穿在身上。

司马懿手下的将领不甘受辱,纷纷请战,司马懿请出尚方宝剑,众将士才作罢。

诸葛亮的蜀军劳师远征,干耗不起,奈何之下只好退兵。

5、将军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

若果将军爱保护民众,敌军可以滋扰他的民众,他便会疲于保护民众的性命和财产,因而败军。

公元208年,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率军南下,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了荆州。

刘备当时在樊城驻扎,听说以后开始撤退,路过襄阳的时候,当地百姓听说刘备仁义,便跟着刘备军队一起撤退,到了当阳,刘备手下已经聚集了十几万百姓,几千辆大车的辎重。然而,这些人毕竟都是老百姓,一天只能走十几里。

手下人劝刘备,如今人数虽多担“被甲者少”,曹操早晚会追来,太危险了,应该快走去江陵。

刘备又拒绝:“成就大事的人都以人为本。如今他们自愿跟随我,我怎能一走了之!”

南下的曹操也知道江陵的重要性,也不愿意刘备这条大鱼再次溜走,后续部队粮草辎重全都不顾了,带领几千名轻骑兵狂追。到襄阳后听说刘备已经离开,更是下了死命令,一天一夜急行军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将刘备一举击溃。

刘备再次被打得晕头转向,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了,哪里还能顾及什么江陵,十几万人马都被曹操截住。

最后,刘备只孤零零地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后,到夏口和刘琦会合。

 

 

论《孙子兵法》将帅之道(四)

 

 

将帅的性格情操修养

孙子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孙子兵法.九地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统率军队的将军,头脑要沉着冷静、幽深莫测,管理要公正严明。

宋代学者张预曾对“静以幽,正以治”给予如下注释:“其谋事,则安静而幽深,人不能测;其御下,则公正而整治,人不敢慢。”

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具备“静以幽,正以治”的素质。

“静”是一种心态、一种修为、一种气度,是一种临战不惧、临危不乱的大将之风。

企业管理者往往承担着较重的管理压力,随时面临着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甚至是突发事件,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生存环境中,如果能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平常的心,实属难能可贵。“每临大事有静气”,静并不是不动,更不是消极,而是一种深邃,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无为”是为了“无不为”,“静以幽”是为了生智慧、生谋略,是要达到以静制动或以柔克刚或动之能胜的目的。老子曰“事善能,动善时”,静其实是为了更有效、更恰当的动。“将不可愠而致战”,领兵打仗要力戒感情用事和冲动茫动,搞企业管理同样如此。

“正”同样是一种心态、一种修为、一种气度,是一种无欲则刚、不怒自威的统帅之气。管理要公正严明,无私无畏,才能获得好的效果。正人先正己。“己身正,不令则行;己身不正,虽令不行”。公生明,廉生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乃“正”也。

静能生正,正亦能生静。反之,无静则难以正,无正则难以静。静生大智慧,而非小聪明;身心正则易静,身心不正则难以静。无欲是大智慧,无私和公正可以让身心处于平和,故能生静;反之,自私与贪婪则易使人心神不宁,故难以生静。

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用老子的“无为”思想恰能够阐明“静以幽”、“正以治”的内涵。“静”与“正”是一种无为,无为是不妄为,无为是为了有为,是为了达天下正、天下治,以无为达无不为,这才是无为。

总之,静、幽、正、治对于一个将军或者是企业管理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的重要的情操修养。刚柔相济、沉着镇定是一种基本素养,惟其如此,才能做到在胜利面前不得意忘形而疏于戒备;暂时失利,也能保持清醒头脑,方寸不乱,能在害中见利,败中见胜,正确地分析形势,克制情绪,以求败中求胜,挽回局面。

士兵的战斗力来自艰苦的日常训练,将帅的五德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才能达到一个良将的标准。

三国时的吴国大将吕蒙,不断加强学习,才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论《孙子兵法》将帅之道(五)

——孙子兵法将帅之道对企业选人用人的启迪

哈佛有一句名言:“人是最重要的资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就离不开人才,就必须要重视人才。

打个恰当的比方,如果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搞企业,人才就是成功的保证。

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企也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

那么,作为企业,到底应该选拔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选拔人才,有两个方面要慎重考虑:

1、 人才的素质要全面

当代的人才应该广读博览,掌握最新技能;诚信可靠,以人为本;宽厚博爱,胸有大志;勇敢顽强,勤奋进取;严格要求,谨言慎行。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网络信息时代,作为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这五种素质,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时势变化,正如曹操说 “将宜五德备也” 。王哲所说 “五者相须,阙一不可” 。

2、 人才的各种素质应有效组合

为将的这五个素质要求,如果偏执于其中任何一项,就会出现“专任智则败;偏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患;持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的现象。同时,各种素质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素质,将违背各适共用的原则,产生内耗,导致整体功能下降。因此,五种素质应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所以,企业在选拔人才时,要考虑其整体素质,处理好各单项素质之间的关系,不能只看重长处不知短处,也不能只避短处不用长处。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2168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