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赵磊讲师,赵磊联系方式,赵磊培训师-【讲师网】
赵磊:高效会议-让团队一起做决定
2016-01-20 13844


  在一次“高效会议”的引导沙龙上,伙伴们对会议的目标与成功的要素与条件进行了分析。在会议的目标上大家的分歧不是很大,但在要素与条件中,却出现了多处分歧,经过多轮沟通,形成了以会议目标为第一要素、以结果与会议执行度为第二要素,第三位才考虑到参会的人员与状态的结果。

这个结果也许是符合目前组织内部的现状的,但在强调会议目标达成与结果执行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最关键核心因素的参与者,却被放在了第三位。

在每一位社会成员融入集体之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常常不同于他人认知的世界。因此,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件事情——让大家从彼此的世界走出来,看看别人的世界,与其产生连接。

将这样的想法回归到企业。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如有的小伙伴提到“本位主义”这个词。当团队领导者举行会议、策划活动的时候,如何能够让团队成员从自己的世界出来,看看其他成员的世界,彼此产生连接,或许可以激发出团队的集体智慧,而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吗?

 1、 达成共识的成果才是真正可被长久执行的;

会议结束后经常会出现,决议有了不执行、决议在执行过程中被推翻、决议被频繁更改等现象,那么什么才能够让决议更持久呢?团队中做决定的过程是痛苦的,就像十朝分娩的产妇。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团队要经历一个播种、培育、收获的经历,成员们相生相伴共同做出决定、相互形成共识,有争吵、有质疑、有反思、有认同,最终才有可能激发智慧走向共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

Ø  在重视结果与目标的达成时,是否有意无意的总是希望忽略掉形成共识的过程,或者希望这个过程越短越好,以免发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事…………

Ø  虽然有了达成共识的过程,但决议是否是以纳入每个人观点的方案做为基础的?

在如何开会的研究中有一个钻石模型,讲的是从开始的发散、中间的震荡到最后的收敛。中间的震荡期是不可规避的,震荡的越充分,最后获得的共识有可能越有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彼此的观点,探索各种可能性,要寻找富有想像力的答案,要对于达成对所有人都可靠的结果,共同承担起责任。

2、 领导者需要做什么?

在很多企业不太会有专门的会议主持人存在,多数会议的主持人,就是部门的领导者。主持会议的领导者需要做什么?在如此众多的会议中,会议的主导者有什么规程可循吗?其实是有的,会议的主导者只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就好了:

Ø  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与氛围;

Ø  制订好沟通的规则与方法;

n  找出可能的主题,厘清每个主题的整体目标;

n  考虑可供选择的建议,决定议程的流程设计;

Ø  表达出合作的愿望,而不仅仅是命令与管控;

Ø  等待收获会议成果完成创造;


3、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组织文化

 

很多伙伴们认为不管是大到公司经营还是小到一个会议的决策,都应该由组织的第一把手负责。就像在引导现场我们经常会听到:“应该让老板来听听…..”、”应该让我们头儿来参加培训…….”这样的声音。

一个团队,一定会有自己的一些行为方式,很多行为方式无所谓好与坏。最关键的是,团队成员都已经习惯并接受了,并且形成了团队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是“老板”经常会成为组织中所有“恶势力”的代表与焦点。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做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在有意无意做着同样的事?而没有去想着改变?


一个团队文化,不是由某一个人决定的,固然主要领导可能要负担的责任会更多一点,但文化的形成一定是由团队中所有的成员共同决定,这不关职位的大小,却与每位成员的行为息息相关。也许每天早上坚持向经过的同事们呈现一个微笑,就会产生积极的“蝴蝶效应”。

说明:以上内容源于引导实践及参考《谁说我们不能一起做决定?》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