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骜锋,王骜锋讲师,王骜锋联系方式,王骜锋培训师-【讲师网】
风水大师、起名大师、数字能量专家、125岁养生专家、军事风水
王骜锋:从北京——定陵的洞开 到乾陵的沉睡 4
2016-01-20 48026
从北京——定陵的洞开 到乾陵的沉睡 文 / 丹虹

中国人历来视“九”为极阳数。因此,用“九”来装饰皇家建筑,象征着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在紫禁城里,依照“九五之尊”的身材尺寸,云锦被制成滚滚龙袍。它金光闪烁,富丽堂皇,成为帝王皇家气派的代表物。据北京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朝圣用的龙袍计算,一件龙袍用料五丈三尺长,二尺一寸宽,由绛色蚕丝织成纱罗地,薄如蝉翼,并在这样的纱地上用真金线,孔雀羽线和五彩丝绒盘织出云龙图案,由于花地透薄,图案有浅浮雕的感觉,龙似乎就在这霞光万道,瑞气千条的红云中游动。真可谓是“转眼看龙龙不定”。龙袍的设计制作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五丈多长的袍料,大约由18000根经线和12万根上下的纬线组合,要求金彩衔接,花纹合一,拼接后,天衣无缝。这其间既要考虑制造时间跨度大,温、湿度对织物的缩率影响;也要考虑到艺人操作时打纬力度的不一致,导致织物密度的大小变化。其难度之大,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南京云锦研究所曾在80年代复制了第一件龙袍,全过程历时五年时间。从而使失传300多年的纱地妆花工艺得以恢复。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丝织工艺的高度成就。在皇帝出入的宫廷的大门上,常常有纵“九”横“九”共八十一个门钉装饰。北京定陵地宫的石门,也雕刻了“九九”大石钉。石门高三点三米,每扇门宽一点八米,重约四吨,上面刻着纵横九排门钉。进了这座石门,才算进入了地宫。地宫是由前、中、后、左、右五座殿堂连接组成的,全部为石结构。前、中二殿,有石门相隔。后殿横在中殿的尽头,中殿两侧有甬道及石门,可通向左、右配殿。配殿的西墙又各有一座石门,是后殿入口处。地宫总面积为一千一百九十五平方米,内无梁架,均为石拱券。

在灵车进入地宫时,为了使地面不受损坏而临时铺设的一层厚木板还留在前殿至后殿的地面上。中殿有三个汉白玉石宝座,放置成品字形。座前各有一座黄色琉璃五供,还设青花云龙纹大瓷缸各一口,缸内装着香油,统治者称其为长明灯。从迹象看,当时长明灯真的点燃过,因地宫封闭后里边缺乏氧气,它才熄灭了。左右配殿形制相同,都是空的,就连用汉白玉镶边的棺床上,也没有放任何物件。后殿称玄堂,是地宫的主要部分。正面棺床上停放着三口棺椁,中间的特别大,是朱翊钧的灵柩,左右两边是孝端和孝靖两个皇后。周围有二十六只陪葬箱子、玉石和青花瓷瓶等。开棺前,考古人员曾做过蜡尸(用蜡将尸体封住)的准备,但揭开棺盖一看,死者早已是一架骷髅了,只有头发还保存得较好。朱翊钧头上打着发结,插着几枚金簪,嘴上残留着几根黄胡须。他头戴翼善冠,身穿绣龙袍,腰束玉带,足登长统靴,两腿长短有些差异,象是生前有些毛病。从骨骼上看,他身材并不高大,还稍稍有些驼背。葬式是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额。

孝端是浙江余姚人,朱翊钧原配,姓王,公元1620年4月死,年五十七岁,比朱翊钧早死三个月。孝靖是光宗生母,河北宣化人,姓王,进宫时为慈宁宫宫女,侍候朱翊钧母亲。她十七岁时,被朱翊钧看中怀孕,后来被封为恭妃,因生长子,又进封为皇贵妃。因为她的儿子册立为皇太子,引起宠妃郑氏妒恨,乘隙加害,四十七岁而亡。当时按贵妃身分葬在东井,到公元1620年10月,埋葬朱翊钧和孝端皇后时,才将她由东井迁来一起葬入地宫。后终于因为此地风水欠佳,洞开开后被焚。当然,当时领头开挖、焚尸的女红卫兵小将在昌平晚景凄惨,早已花白头发,神经衰弱,夜里常作皇后皇妃拿刀杀她的恶梦。

而当年捡拾棺木回家作箱子的有一家人,三个孩子都在箱子里憋死,具体原因不详。

定陵的洞开与后山高峻,及朝山、安山等都不佳有关……

1960年7月,因为北京定陵的挖掘不尽人意,国务院指示各地帝王陵墓暂停挖掘,郭老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幽宫重启”。周总理的两次批示,给我们以教育和启发。40年前,周恩来在当时陕西文化局武伯伦局长报文化部的《乾陵发掘计划》上提笔写道:“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45年前,一份由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等人起草的“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摆在了政务院秘书长习仲勋的办公桌上,并很快到了主管文化的陈毅副总理和周总理手中。消息传开,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夏鼐大惊,因为这份报告是北京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吴晗发起的,吴晗又是造诣很深的明史专家,他的意见举足轻重。他们一方面间接向中央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一方面找到吴晗,语重心长地说:“老兄,你不能以明史专家的角度来安排发掘工作,你已经不是清华园里的那个吴晗了啊!”大家都请总理拍板。5天之后,周恩来总理终于作出了裁决:同意发掘。定陵的挖掘是对是错,有待历史的检验。

而乾陵挖掘争论40年,确有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至今仍然无法回避,但无论如何,乾陵装在一座石山的肚子里,埋着两个不同国号的皇帝,一男一女,埋葬时间相差22年。第一次埋高宗李治时,埋进了全国财政的1/3.20年后,占全国1/3的金银财宝又一次随武则天装进了那个隆起的肚子里。另外,武则天死于公元705年12月16日,被埋进乾陵是第二年的7月2日,5月份从洛阳出殡,7月在陕西下葬,时值盛夏,尸体会不会腐烂?已封闭22年的乾陵再次打开接纳武则天时,第一次陪葬的物品是否受到损害……这些太多太多的遐想实在让人挥之不去,何时才能揭开这些千古之谜,人们的选择还只能是:等待。我们应顺从自然,定陵挖掘后,有些文物无法保存,**中文物流失,是历史的遗憾,乾另陵还是不挖掘为好,我们不能把遗憾留给未来。

亲爱的朋友你怎样因为呢?


上一页 1 2 3 4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