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诺奖委员会虽然把诺奖授予了日本人,但是却授予了一个在日本学术界毫无名气地位的人,看上去多少有点“恶作剧”的味道。
这种“恶作剧”为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果运用一下阴谋论,也就是大家通过《货币战争》而熟悉的那种阴谋论的方法,可以推断那笔巨额资金有一部分钱是流向了诺奖委员会。在阴谋论的放大镜里,一向高傲的诺奖终于在资本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
颇有自尊的诺奖委员会,为了保持他们最后的矜持,也只能频频用这种“恶作剧”来打发“施主”了。刚刚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因为将来可能的贡献而获得诺奖又是一例。
那次授奖不仅惊呆了世人,连获奖者本人也惊慌失措,不得已把奖金全部捐献出去。这实际是把诺贝尔的遗言从奖励过去一年的对人类的贡献改成奖励未来对人类作出贡献,成了一种搞笑版诺奖。
诺奖委员会好像已经在自我“作贱”了,毫无疑问,这也使诺奖的价值也一落千丈。
现在诺奖的价值是多少呢?莫先生的一句获奖感言道破天机,诺奖的奖金竟然在北京买不到一套像样的房子,价值远远低于中国一个老板的慷慨捐赠。
不要和我说奖金数量并不重要,诺奖更重要的权威性的荣誉。实际上诺奖之所以用这样的荣誉就是因为诺奖有巨额奖金。
根据诺贝尔先生的遗言,诺奖是要给获奖者足够的金钱的,这些钱多到至少可以使一个教授20年不拿一分钱工资也能有体面的生活。正是这样差不多可以保证科学家一生幸福生活的奖金为诺奖的权威和荣誉奠定了物质基础。
可是现在诺奖的奖金大概在100万美元左右,以美国教授的收入而言,只相当于他们10年的收入,离开诺贝尔先生的初衷还非常的遥远。
然而,我们应该相信,诺奖委员会已经竭尽全力了,即便诺奖委员会竭尽了全力,但是奖金的数量不仅没有得到继续上升,反而,还减少了20%。可以想象诺奖委员会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是多么的令人难堪。
如果陈先生真的有钱,完全可以捐献给诺奖委员会,让他们把奖金的金额再次提升,虽然不能达到诺贝尔先生的愿望,但至少可以不用减去那令人虚汗直流的20%。
那样诺奖自然会多光顾中国。不过,这样的捐献恐怕与“暴力慈善”格格不入。这种捐赠不仅目的不能说的太明白就是形式也有很多的讲究。
不过,中国有那么多的富豪,也精通心领神会的捐赠艺术。与其把财富带到国外被恨恨地敲诈勒索一番,还不如给中国的科学家多做一点好事呢。所以,我们应该很有信心地看到中国出现更多的诺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