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暗示: 花花喜欢小提琴,但自从报班后,她一直没开心过。不是说提琴班里谁的小提琴拉得特好,就是说老师批评她哪个音拉得不够准。她蔫蔫地得出结论,自己比别人笨。 此时,家长应该从树立花花的信心和毅力出发。在花花的琴房墙壁上,贴两张花花平时最喜欢的偶像提琴家画图。在小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计划表,包括考级目标,还有大家作为听众的听琴评价:“好听,我们很陶醉”、“有小提琴家风范”、“坚持就是胜利”…… 点
行为暗示: 龙龙爱热闹,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就成了“人来疯”,上蹿下跳,兴奋得手舞足蹈。还抢水果吃,拉着客人跟他比试“武功”,让人啼笑皆非,让父母很尴尬。 幼儿的自制力差,关键时候不“长”记性。哪怕你已经说明道理,制定规矩,还是应该给孩子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但这种提示不宜是打骂的强制手段。可以和孩子约定好的基础上,用咳嗽、眼神或是摇头等动作加以禁止孩子的“疯”劲。 点评:用表情、动作等示意立场
语言暗示: 婷婷是个性格温顺的孩子,说起话来细声细语,模样更是惹人喜欢。可她做起事来慢吞吞,吃饭慢,走路慢,写字画画都比其他小朋友慢半拍。尤其是早 晨起床,没 有半小时,这个“小磨蹭”就穿不好衣服。妈妈的耐心都让她给“磨”没了,常常对她不耐烦地大吼:“你快点好不好?没见过你这么慢的孩子”还跟外人诉苦: “这孩子慢得让我们真没辙”。 其实,家长应尽量避免当着身旁的人批评和数落孩子,反而应给她鼓励性刺
家长爱孩子,可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权威,甚至用命令的口吻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用冗长的道理来说教,甚至极不耐烦地指责孩子这不 行那不对。以为这样,孩子就会改变,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特别是对待幼儿教育,父母的管教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是一味的说教会激起孩子本能的叛逆和反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暗示”不失为一种
4、说多反话会失去孩子信任家长在一气之下,偶尔说些不适当的话来发泄一下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千万不要总是拿反话来刺激孩子,否则宝宝就会在同样的情况下用这些话来“安 慰”别人,因为他的语言能力还不足以发现什么是“反话”、什么是“正话”,他只会学着套用家长的用法,这很可能会阻碍宝宝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让别人产生错 误的想法,认为宝宝不讲礼貌、没有同情心,会让他在不知不觉间失去朋友。 家长适当正话反说,是用心
3、反话?真话?傻傻分不清楚 反话陷阱多 3岁的妞妞不小心把牛奶弄洒了,妈妈说:“看你干的好事。”妞妞再次喝奶的时候,故意把杯子打翻,然后兴奋地喊:“妈妈快来呀!我又干了一件好事!” 宝宝虽然已经会说很多话,但是对于语意的理解却仍处于发展中,所以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如果家长经常说反话,孩子就会很困惑,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而且家长与话语完全不同的表情让孩子无法猜测到家长真实的意思,不利于
2、正话反说可成教育“偏方” 专家分析 4~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竞争期”,此时,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好胜、好强,同时还特别叛逆。这时,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意想 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写作业慢时,家长可说,“我看你是你班上写作业最慢的吧,明天交作业肯定比某某还要晚”,在“竞争期”的孩子肯定会说,“我才不是 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写作业了。 正话反说,主要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竞
1、说反话宝宝最听话 正话反着说,好话坏着说,这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常常被人们运用在生活当中。只是,当你也这样对你家的宝宝也这样说话时,会有什么结果出现呢? 有时候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家长被逼得实在没办法可能就会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其实,哪个父母会忍心 不要自己的子女,这不过是吓唬孩子罢了。专家提醒,在适当时候说反话,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
在具体的亲子教养实施中: 首先,父母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父母之间亲昵、和谐,有很好的互动,相互之间表达流畅,没有过多的情绪困扰和控制,这样才可以营造一个稳固的“家”的形象,使孩子在家里感到安心、安全,以此支持和推动亲子关系顺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和教养。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于其他任何孩子的“孤品”,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有“好孩子”的一面,也有“坏
家长到底要怎么做呢?其实,父母能给予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被爱的感觉以及自己在家里很安全的感觉,无论世道怎样变幻莫测,家庭的环境都不会有任意变化、反复无常。父母只需要让他们的孩子了解自己是谁、有独立意识并且知道父母总是在那里。在某种意义上,父母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孩子以及孩子步入社会环境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