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你是否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12、你是否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8、你是否在他口出污言秽语时,讥笑他。 这会让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9、你是否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10、你是否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6、你是否曾经迁怒孩子?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7、你是否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5、是否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没有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都密切注视。 例如: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4、你是否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口气从来都不和蔼。 从来不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还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3、你是否让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是否常常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错误教育呢?看看以下18种做法,你是否中枪,不想毁掉孩子“自尊”千万别这样做。 1、你是否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一直跟他说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你是否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
长篇的说教,远不如让事实说话来得有效。你的孩子不是崇拜那个男孩儿会“拳脚”么,那就带他去看真正的武术训练,甚至可以让他参加一些武术训练班。我相信,当他见识到真正的功夫后,恐怕再也不会对那个男孩儿的花架子有什么崇拜,自然也就疏远他了。 此外,有些家长以成绩好坏作为给孩子定下的交友标准,也是值得商榷的。 诚然,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友会有利于提高成绩,但若所有父母都以此来干涉孩子交友,您的孩子相对于更优秀的
举个成功的案例来说吧。曾经有一位父亲发现儿子的手指有烟熏的痕迹,再三追问才知道,原来儿子与一个小“烟民”交上了朋友,逐渐由一个“旁观者”发展成吞云吐雾的“实践者”。父亲多次讲解吸烟危害,甚至“动武”要他与小“烟民”保持距离,可儿子仍然与其藕断丝连。 后来,父亲和孩子的舅舅说起了这件事。舅舅在医院工作,很快就带这个孩子参观了医院的呼吸科病房,从窗外看着病人咳嗽不断、呼吸困难的样子,孩子顿感惊诧与恐惧
特别是男孩子,好动爱玩,很容易和那些爱打架的同学交朋友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认为那是威风是勇敢。久而久之,无故旷课、夜不归家、抽烟、酗酒、打架骂街都有可能发生。出现这种情况,要主动介入,帮助孩子提高辨别能力。 所谓的介入,并不是要气急败坏地谴责孩子,也不是一味“棒打友谊”,强制孩子与那些“坏朋友”划地绝交。而先要通过和孩子聊天、与老师沟通、约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等方式,了解一下那些“坏朋友”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