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特色
? 最实用的工具方法;
? 最实战的落地经验;
? 最新潮的思路方法;
课程时间
半天
课程介绍
顶层设计——走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前言
中小企业的终极三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一、中小企业为什么要转型升级?
1.1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 外需下降,内需不足,订单压力凸显;
?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 销售不畅,融资渠道堵塞,资金紧张;
? 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
? 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不足、节能环保责任加重;
? 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1.2未来十年经济环境
二、转型失败企业的共性
2.1转型战略不明
2.2团队认识不同
2.3执行不能到位
2.4客户大量流失
2.5部门本位主义
2.6公司内耗严重
2.7内部管理滞后
2.8企业文化缺失
三、转型必先安内
安内——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3.1六大反思
? 一夜暴富
? 家天下
? 成王败寇
? 农耕文化
? 价值观、信仰
? 中西“二元化”
3.2中小企业常见的感到困惑的问题
? 老板特别忙,怎么办——老板为什么这么忙?之所以忙就是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规则,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 遇到重要问题时如何决策——是开会研究讨论?还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进行表决?或者是通过一些科学的办法进行决策?
? 合理组织结构是什么——怎样建立合理组织结构?
? 集权好?还是放权好——权利都集中在自己手里确实太累,那么把权利放给别人还真不放心。
? 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我企业小,怎样寻找和留住人才。
? 薪酬管理问题——如何给一个合适的薪酬额度。
? 绩效考核问题——如何考核业绩。给了你这么多工资,你到底给做了多少事情,到底给企业做了什么贡献,就是如何考核部下的业绩,这是绩效考核的问题。
3.3企业转型发展的三个阶段
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
老老实实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在这条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把欧美企业所有”泰勒“革命时期的技术基础及管理基础夯实,再撒上一把土,再夯实!
3.4转变思路和理念
企业家作为“领头羊”,必须革自己的命,尽快完成自身思维模式的转变:必须系统性思考,要用“从后往前看”的全新方式进行顶层设计。
3.5企业经营的“道、法、术、器”四个层面
商业模式就是“道”,是商道的最高境界。如果企业总是沉湎在“法、术、器”里找出路的话,就会像爬山一样,总在山脚、山腰打转转,很难直达山巅;而企业只有以商业模式——“商道”的高度,从上往下看时,就会豁然发现,通往山巅的捷径随处可见。企业的出路在于认知的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四、如何开展顶层设计
4.1企业转型的先后顺序
? 顶层设计是首要步骤
? 企业家转型是企业转型的源动力
? 要想提高利润,首先提高成本
? 树立员工利益至上的企业理念
?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
4.2做好战略规划
? 专业化
? 品牌化
? 信息化
? 把握好战略转型的几个问题: a管理升级是基础; b人力资本是保障; c产权结构改革是“瓶颈”; d 核心能力建设是关键 e企业文化转型是核心;
4.3企业文化
落地的企业文化是支撑战略的绝佳手段
五、常见的6条转型之路
5.1从外销到内销
在外需减少的情况下,以外销为主的企业正在开拓国内市场,向内销外销市场并举的方式转型。
5.2从代工到自主品牌
通过建立自主品牌,掌握市场主动权,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5.3从低端到高端
为了提高产品利润率和增强产业话语权,企业从附加值低的产品与服务向附加值高的产品与服务、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升级。
5.4从制造到服务
企业开始迈出单纯的制造环节,为客户提供制造加服务的整合解决方案。中国制造业转型已悄然开始。根据IBM 商业研究院的数据,如今在一些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中,兼有服务和制造业务的企业已达20%以上,其中美国高达58%,而97.8%的中国制造型企业仍停留在纯产品生产加工阶段,缺少服务业务。然而,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正在受到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经过数年来严峻行业竞争的洗礼,一些低端的制造企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
(案例:海尔海底捞4S店)
5.5整合产业链资源
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的相关资源,开拓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
5.6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细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
? 从赚钱导向的企业转型为愿景使命导向的企业;
? 从利益结盟导向的企业转型为价值观导向的企业
? 从做大导向的企业转型为做强导向的企业;
? 从多元化企业转型为专家品牌型的企业;
? 从粗放经营型的企业升级为精细化经营型的企业;
? 从舢板捆绑型企业升级为航母型的企业;
? 从大象型企业升级为具敏捷数字神经型的企业。
六、持续创新
6.1(产品、渠道、商业模式)创新
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
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重塑品牌定位和价值诉求
案例:荣信文化产业——产品创新,渠道创新
6.2提升人力绩效(建立责任体系)
6.3提升对外界反应能力和速度(打造预警体系)
确保领先竞争对手半步
七、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