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歼-10单座型战斗机揭幕亮相。8天前,中国空军正式宣布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10正式列装部队.歼-10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性能先进、用途广泛。据中航一集团介绍,歼-10开创了我国军机在设计定型前进行小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试用的先河。首批成建制装备歼-10战斗机的航空兵部队。先后组织了战斗特技单机进攻、对地攻击、双机空战、编队出击、导弹攻击等多个课题的训练。创新出多套克敌制胜的新战法,部队比原计划缩短一半的时间,成建制形成实战能力。
演播室: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本期由尹卓老师和文静,共同为您主持的军情连连看。那本期节目的主角是歼-10,本期节目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了,来自中国航空博物馆的研究员张维,张维欢迎你,
张维:你好
主持人:你好,张维我们注意到,这次这个序列号是歼-10,但是在歼-10之前,我们最先亮相的战机的序列号是歼八,为什么没有歼九?直接跳到歼-10,你是不是也注意到这一点。
张维:其实在预研的过程中,有一种型号叫歼九,但由于不符合军队以及国防的需要,这个型号中途下马了,所以歼九只是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有人知道有这个飞机。但这个序列,这个歼九既然已经曾经被立过项,为了防止混淆,所以新的这个飞机就直接命名为歼-10。
主持人:尹老师我们还注意到一点,这个新闻报道当中,因为前一段我们也关注过美国的F-35,当时亮相的时候,可以说是高调亮相,而且新闻当中用的是亮相这个词,但是这次我们注意到,在新闻报道歼-10的当中,用到的词是列装,这两个词用词上的区别,它意味着什么?
尹老师:这两个词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亮相指的是它原型机,就是气动外形基本上飞完了,那么就是说经过5-6年的试飞,它才能把它的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等全部飞完,形成一个整个的,平台加武器系统,这么一个综合体。而我们歼-10是这些工作,全部完成了定型了,然后交付部队。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批量,就是说我们装备了一个完整的战斗单位了,这样子的话,当然,我们是比F-35大大的领先了起码8-9年,近10年的时间。
张维:而且就是F-35,2012年能被批量生产出来,被投入到部队当中,但它能打仗,至少还需要两年的时间。在它这个周期当中,除了人跟机之间需要达成一个人机合一的状态之外,那机跟机之间,飞机跟预警机,跟地面指导之间,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两年期限对于他们所谓的第四代、第五代(战斗机)来讲,那也是很快的。
主持人:就是歼-10我们走到列装这一步是很快的。和以前的战斗机相比,它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通过一个新闻片,我们了解一下。
小片:
这是一个无数工程技术人员、试飞员,用18年的心血交换出来的全新机型。它创造了共和国航空史上,数十个第一,空军试飞员挑战了数十项极限试飞任务。通过上百个课题、上千次的试飞,使歼-10战斗机,实现了我国战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它是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战斗机。中国的航空工业从引进模仿到改进创新,终于摆脱了米格模式的影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1956年7月19日,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出的歼五战斗机试飞成功。中国拥有了第一架喷气式亚音速战机。它实际上是根据苏联的米格17仿制的。1964年9月23日,中国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歼六,交付部队使用,仿制的是苏联的米格19。1967年,两倍音速的战机歼七,获得生产许可证。起初它是仿制米格21的产物。而随着不断改进,歼七凝聚了大量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今天,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的正是歼七G。1969年7月5日,歼八试飞成功。它是我国在战斗机领域秉承苏联米格飞机传统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利用成熟技术,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但是,气动外形还是没能走出米格的模式。1989年在巴黎航空展上,亮相的歼八II,被誉为空中美男子。它是当年所有的国产战斗机中,在国外曝光率最高的。不同的战机,不同的外形,从歼五到歼-10,我们不难发现歼-10的机腹上多了一张大嘴,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