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缺失,指教师口头发问的不当。教师错用和不善用提问技巧的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教师提问的缺失,影响和破坏了提问的应有功能。在提问操作中,一些教师在发问、候答、理答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一些失误的表现。我们先分析一下发问的语言行为。它包括发问次数、速度、频率、问题类别及语言质量诸方面。这方面的缺失有:①过快与过多的发问。这种发问足以阻遏学生衡情酌理、慎思明辨能力的发展,并剥夺了学生所需要的辅导。思考
(1 )候答技巧候答,指从教师发问,指名回答,直到开口说话这段时间。①候答时间不宜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时间酝酿,过于急促,思维草率,会减低发问效果。②不重述问题。教师复诵,容易养成学生听讲不认真,期待再说一次的不良习惯。③指名普遍。不宜偏重“好学生”而忽视其余。这样能使全体学生都注意反应。候答时间不宜过短,长度为3—4 秒钟,可有以下好处: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回答正确性提高,不能作答
(1 )编拟策略各类问题要兼顾。②运用有序。③注意语言品质。语言是否清晰,速度缓急是否适度。④多数学生参与,为使全体学生都能注意反应。(2 )问题编拟的原则。①目标明确。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②切合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过易的发问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及厌倦心理。过难则易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回避心理。③考虑学生的思路。首先教师思路要明确、逻辑、条理。
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一经提出,往往要指名让学生回答,这里面也很有艺术,很有学问。为此,教师在指名学生回答时应讲究艺术。课堂教学中的指答艺术一般有以下几种。1. 好差兼顾式。2. 男女搭配式。3. 情况相近式有些问题,如果牵扯的内容与某些或某个学生有联系,或者有相近相似的地方,要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这些学生,以唤起他们对相关事情的回忆,引起他们的切身同感。4. 角色扮演式。有些问题,如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善于启发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组成因素。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发问后,学生无动于衷,或者答者寥寥。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善于导答,学生就会排除障碍,提问便会成功;否则,就会归于失败。可见,课堂是会不会提问,提问后会不会导答,这是课堂教学提问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导答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应变能力,也离不开一些基本艺术方法的
1. 直问法。2. 曲问法。3. 泛问法。4. 特问法。5. 设问法。6. 反问法。7. 疑问法。9. 疏问法。10. 追问法。。11. 检查性提问法。12. 评价性提问法。13. 总结性提问法。15. 铺垫性提问法。16. 研究性提问法。17. 探讨性提问法。18. 发散性提问法。19. 推想性提问法。20. 比较性提问法。21. 开拓性提问法。
1. 置境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之中,从心理上对提出的问题有所准备。2. 置疑阶段。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然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再要求学生回答。3. 诱发阶段。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教师可查核一下学生对问题是否明确,甚至还可以提示一下思路,这
1. 先提问,后指名。教师清楚地叙述完提出的问题后,要观察学生对提问是否明确,然后提问,使全班学生都动脑筋思考,如先指名,被指名回答问题的学生积极思考,未被指名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2. 先思考,后回答。提问后要留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回答的内容、回答的语句不一定框梏于预定的设想,要鼓励学生的创见。3. 先讨论,后结论。对学生的回答,老师
课堂提问的程序步骤,要考虑学生心理状况,实际提问过程,一般应注意下列几个步骤:①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语言要简炼明确,使学生确切地掌握教师的要求。提问时,要使全班学生都注意所提的问题,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先指定回答者,避免只限于被指定的学生参与提问问题的思考。②稍停。提出问题,不要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要稍停片刻,给全体学生以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程度,掌握稍停时间。③指定回答的
1. 设问型。就是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学生,它的特点是将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自问自答,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造成学生的悬念感。设问常用于复习。复习中的设问,一般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以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设问还常用于引入新课,其作用是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这种设问,往往把一节课的重点设计,使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学生有强烈愿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