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挫折锤炼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社会竞争力。挫折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瑞瑞是家里的独生女,平时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爷爷奶奶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只要是瑞瑞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尽量地满足。瑞瑞也很争气,整个小学阶段,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名,亲戚朋友无不夸瑞瑞是个好孩子。小学毕业后,她顺利考入了一所理想的重点中学。可是入学以后,瑞瑞却觉得
笑笑从小就是个学霸,不善言谈,喜欢自己呆着看书。爸妈为了让笑笑集中精力学习,替他做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吃饭时,妈妈会及时地把饭端到笑笑的手边;衣服脏了,当然也是妈妈的事;笔记本用没了,也是妈妈替他去买。到了高中毕业,笑笑连自己的袜子都未曾洗过,他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且有时还为自己的这种生活沾沾自喜。 高中毕业后,笑笑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那是他梦寐
高一学生王宏江是一个自信阳光的大男孩,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写了一篇作文《懒爸爸》。为什么称为“懒爸爸”呢?他列举了这么几件事: 记得小时候,我走路不稳,摔倒在地上,哭着要爸爸把我扶起来。爸爸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不紧不慢地说:“你自己能起来嘛!”我只好自己起来。 我的运动鞋脏了,妈妈要给我洗,爸爸却说:“让他自己洗嘛!”爸爸不替我洗也不让妈妈帮我洗,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洗。 我看书时有的字不
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战胜恐惧都需要很长时间,我们要等待心中的恐惧让位于自己的意愿。也就是说,必须出于自愿。如果孩子战胜恐惧的决定来自大人,那么即使孩子面对了挑战,那也是因为依赖于我们,而不是源自他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孩子没有调动自己的能量,就不会有责任感,依赖他人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 当孩子感到害怕,如何帮助孩子排解呢? •当场示范,不要事后讲道理 事后的道理孩子难以理解,也记不住。例如孩子和小
3岁的佳佳上幼儿园了,老师说佳佳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一个人玩,别的小朋友都交到了好朋友,只有佳佳每天独来独往。妈妈问佳佳为什么不和小朋友玩,佳佳说他们太吵了,不喜欢和他们玩!只想自己一个人玩。 妈妈听后很担心,佳佳平时就很安静,遇到熟人要她打招呼,她总是躲在大人后面,原以为在幼儿园玩伴多了,孩子就会变得开朗活泼一点,哪知道孩子根本就不和别人玩,孩子这么内向可怎么办啊? 孩子性格内向就是坏事么?
古语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内心强大的重要性。若孩子总是怯懦胆小,家长又应该采取哪些方法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呢? 娇娇是个读三年级的小学生,果真是人如其名,她总是怯懦胆小,娇滴滴的,不敢动这不敢动那,稍微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娇娇就被吓得哭鼻子,妈妈为此很伤脑筋。自从和娇娇爸爸离婚后,娇娇妈妈便独自一人抚养娇娇,平时生活很忙碌,根本没有时间跟孩子进行心理
经常有宝妈在网上求助:“我的孩子胆子太小,不够自信怎么办?” “我的孩子太喜欢放弃了,总觉得自己不行,做不了,其实还什么都没有开始,就已经畏惧了。” 有的孩子喜欢依赖父母,缺乏独立和自理能力,或者不喜欢开口说话,这些都传递着他们不自信的信号。 孩子胆小,没有自信,不敢尝试,属于正常情况,但是有的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家长忽略了该教孩子怎么做,甚至还做出一些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行为。 父母的哪些行为
“我决定了,我今天一定要看书。” “好,5分钟后开始。” 于是5分钟过去了, 30分钟过去了, 1小时过去了, “好累啊,睡一下,睡醒再看。” 于是3小时过去了, “好饿啊,吃完饭看。” “好撑,休息一下。” 最后一天过去了。 说好的自律呢?这都过了一天了,书本上一个字都没看。为什么自律性这么差?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走上怀疑人生的道路。现在很多文章和微博告诉我们怎么自律,自律能让你收获什么,让你看
无论是学习,还是希望孩子培养兴趣爱好,都不要去控制,去威逼利诱,而是试着让孩子自己去主导自己需要完成的事,适当的给予指导和督促。 挖掘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一个阶段迷恋某种事物,而这种迷恋刚好就是让孩子去拓展内在驱动力的一个契机。 北京卫视在之前有档《传承者》的节目,陈道明在节目中做点评时说:“一个人,当他拥有了热爱的事业,他就找到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 这种兴趣,会使一个人意识到抵制
很多爸妈都知道专注力是特别重要的品质。专注力好的孩子,在同样一节课中,或在玩同一种游戏、玩具中,能吸收学习到的知识更多,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会更好,综合素质也会更高。家长虽然在理念上重视专注力,可殊不知家人的一些关心爱护孩子的行为却是破坏专注力的种种因素,因此请坚决杜绝以下这5种破坏行为。 ◆经常打扰(或打断)孩子 孩子正在堆积木,你非要问他“喝水吗”“吃水果吗”“尿尿吗”; 孩子在户外扔落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