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科学有效地管理员工,就要了解员工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制定相应对策,用其所长,避其所短。80、90后不是一个管理难题,而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补课。管理者必须接受80、90后的各种特质,在对80、90后成长环境、社会背景与人文思潮、心理特点等的了解与洞察的基础上,找到适合他们价值认知、心理发育、个人及群体世界观的管理之道。 谈到如何看待80、90后员工,大部分管理者会不由自主地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地挖掘自己下属的优点,绝对不能只看到下属的缺点,而对其优点视而不见。所以面对80、90后员工来袭,管理者大可不必要将他们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他们的优势上,在管理和督导时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实现双赢。同时,在管理和领导这些年轻人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给他们发挥自身才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80、90后
虽然一个部门的业绩是否出色在于员工的工作绩效优劣,但是员工出色的绩效归根结底大都还是决定于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方法和力度。即便是一群普通的员工,在一个出色的部门经理的带领下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员工做事常犯错,谁之过在我们走访的企业中,有不少管理者这样抱怨道:“真搞不懂80、90后的员工是怎么回事,我们对他们已经够忍让的了!对他们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他们要求一箩筐,但做起事来却懒懒散散。
我们常常高喊“理解万岁”,试问,透过那喧嚣繁杂的成长时代,在那个性浮华的外表下,我们可曾真正走近80、90后,用心去读懂他们真正的需求。 你了解员工的需求吗? 有个故事:驴子与狗结伴而行,途中发现地上有一个精致的信封。驴子捡起来,取出信纸,随口而念,内容是涉及干草、大麦之类的。狗听了后,急切地问:“驴大哥,快往下念,驴子把信念完了,可是信中只字未提狗所想要的东西。狗生气地说: “都是些无聊的
或许有人会感到迷惑,人的需求有很多,怎么样才能满足他人的需求呢?在众多的需求中,80、90后员工很注重心理需求的满足,他渴望被信任、被尊重、被肯定。因此,管理卷任关注80、90后员工生理和其他需求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并采取相应办法和措施,设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美国马萨诸塞州巴莫尔的戴蒙德国际纸板箱厂,因市场萎缩,工人为前途担心。65%的员工感到管理层对员工不尊重,56%的员
上班要能玩网游,拒绝加班,频频跳槽,等等,这些是职场中部分80、90后,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80、90后的表现。这些表现让不少企业甚至谈及他们而色变:不敢委以重任,甚至不敢聘用。80、90后真的那么不靠谱吗?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80、90后还是积极上进,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不同的地方奋斗着的。只是一些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未完成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才会出现诸如前文所述的不成熟的表现。不可否认,他
80、90后这种“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有休闲时间”的工作态度,与70后的“主动加班,任劳任怨”相比,差别相当大,这值得我幻深思。 之所以发生这一改变,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作为独生子女的80\ 90后,拥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家庭物质条件,衣食无忧自然会产生休闲的需求,这符合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 曾经的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在忙碌,没有时间感受身边的美好,没有时间分享生活的感悟,
加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 由于工作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加班是在所难免的事。然而在看待加班的问题上,80、90后与70后的态度迥然不同。 加班对80后来说,是工作没效率的表现;但对70后来说,则是责任心的体现。有一项调查显示,80后特别抵触加班,高达67%的受访者肯定不会为了工作而牺牲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更不会不计较加班酬劳,只有20%的受访者会偶尔把没有完成的工作带回家。而“70后”堪
职场经历了从过去简历显得多余,到后来需要以简历为敲门砖,再到如今简历满天飞、不知前路漫漫的过程。或许因为如此,不少90后职场新人为了抓住HR的眼球,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噱头十足的简历,有的甚至把一些经验丰富的HR给雷倒了。 “每次公司发出招聘公告,邮箱都会收到大量求职简历。”姜先生介绍,很多时候,求职信都是带着恳求的口吻写的,可是最近的一些简历真是让他哭笑不得。姜先生给我们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
对于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干一行,爱一行”是他们的事业观,他们中很多人一进单位就是干一辈子。而对于80、90后员工来说,刚涉足职场就跳槽是常有的事。因此,他们被冠以“跳跳族”之称。 短短2年间,毕业于某大学生物系的小伍已经换了8份工作。毕业后原本可以留校任教的他,毅然拒绝了这个好机会。一个月后,小伍在一家药厂得到了第一份工作——药品质量监督员。虽然每天朝九五,工作时间规律,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