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pple)产品已经风靡中国。在沿海及内陆城市的主要街道几乎都能找到星巴克(Starbucks)。从耐克(Nike)、别克(Buick)到西门子(Siemens),中国消费者对西方品牌的喜爱远远胜过国内的竞争品牌。微博的兴起,胡同拳头(Hutong Fist)和麦田守望者(Catcher in the Rye)等摇滚乐队的流行,甚至是圣诞节的备受追捧,似乎都表明中国正越来越西化。 但千万别被
金融危机给我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能以恰当的成本有效付诸实施的计划,再周密也毫无价值。 虽然执行力已讲了好多年,但不可否认的是,执行环节仍然是最容易成为盲区的环节。如何采用恰当的方法、更低的成本、及时有效地完成计划,即执行力,这才是企业走向成功所必需的。 我读过这样一个哲理故事:大明刚刚结婚不久,一天老婆正在厨房忙晚餐。大明想帮忙做点事。于是就问:“亲爱的,我能帮什么忙吗?”老婆说:“看你笨手笨脚
“组织不能只依赖天才来运作”,而是必须依靠“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因此我们不能单靠“坐而言”,而是要能“起而行”,因为“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乃在于行”,唯有通过行动达到有效的实践,才是“企业精神”成功与否的有力保证。 实践的前提,必须自问: 一、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二、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 三、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 之后,才能找到真正的目标,而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Mana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能够完成本职工作,符合岗位要求,表现尚可,与同事打成一片,不过对追求金钱和职业发展似乎毫无兴趣,也无意改变自己。他们不是那种绩效斐然,光芒万丈的明星员工,也不是排名垫底,满嘴抱怨的落后份子。如果按照员工进取程度进行排序的话,他们是处于序列中游的一个大群体,决定了公司整体的氛围和文化。传统管理理论关注的是处于序列二端的员工,不是“追求卓越”就是“末位淘汰”,对这部分比例较大、情况最
1.树立榜样。一家创新型企业需从创始人和高层们开始做起。即使最富创造力的创始人也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推动创新,它需要有人来引领。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你的雇员,使创新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雇员知道你非常看重创新的价值。 2.认清目标。创新并不会凭空发生。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清楚初创公司的业务目标以及每个发展阶段应该达成的目标。这将让他们明白哪些是重点和哪些领域可能受益于新鲜的创意。 3.提供奖励
实验:痛苦来自于损失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中有两大“定律”: 先看这样一个实验: 一是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元,B是50%可能赢2000元,50%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都选择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避的。 二是这样两个选择,A是你肯定损失1000元,B是50%可能你损失2000元,50%可能你什么都不损失。结果,大部分人选择B,这说明人是风险偏好的。 可是,细想一下你会发
很多企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标准的说法是:“客户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首先要有满意的员工,这些满意的员工才能服务好客户,才能有满意的客户,满意的客户给企业带来长久而丰厚的收益。企业的发展才是长久的。”这样服务客户的企业,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些企业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诺基亚的广告上说:“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但往往企业在宣讲企业文化时,不能讲解透彻,很多员工对
引子——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有人说是一种悲壮,有人说是一种战略的失误……我却不这样认为,联想收购事件从战略上来说是正确的,从运营角度来说是一种需要,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挑战,文化整合的成功与否,与联想以前的国人文化、亲情文化是否具有国际性实践水准,将是这次并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或许这种并购除去资本运作的成功,更为准确的是企业文化与运营效率关联性的实践,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
在谈到企业文化的作用时,我们能够列举出许许多多,比如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示范效应等等。但是,这些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最后都要落实到“组织”这样一个特定的单位中,也就是说,我们得从组织的发展与成长角度来考察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组织”一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按照字面解释,“组”就是将所有的东西合起来,“织”就是将东西编成一个整体。可是,在实际使用这个词汇时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大
——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什么?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