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促进增长合力的形成 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是通过绩效指标来实现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的考核要素与考核内容,即确定的是绩效考核"考什么"的问题。绩效考核要保证实现战略导向,实际上就是通过绩效指标的设定来反映出导向的。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绩效指标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绩效指标、应分出评价层次,抓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
经常耳闻一些企业有绩效规章,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执行。经过笔者多次调查、访谈和研究,问题的真正原因在绩效沟通和规则制定。 其实沟通不仅仅用在绩效上面,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其实每天都在进行沟通,通过沟通,让沟通方将自己的意图和表达的真实意思,通过沟通让对方同意或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沟通能够真正的产生价值。在企业绩效考评中,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做绩效反馈和沟通。只是告诉员工绩
时下,实体商场内书架上,绩效管理书籍林林总总;网上购书商场,亦是精彩纷呈。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翻读着每一本书的目录,感到雷同的东西多,属于作者自己的观点不多,如果说天下文字一大抄体系已经形成,笔者还真一定会被批得一无是处。 “专家”就是有“专业”的“大家”,什么是“专业”?什么是“大家”?专业自好理解,从字面上应是具有主攻方向而非四面开花,若从实践上来讲,理解为以此为谋生的一技之长较
绩效考核方法引入国内之后,真正创新的少,照搬照抄的多,结合企业实际的少,千篇一律的多,为了扣工资扣奖金的多,为了激励鼓励员工的少,离不开专家指导的多,企业能独立操作的少……导致绩效考核成了HR们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绩效考核原本应该与具体工作的员工息息相关,结果却成了企业少数“精英”才能理解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仿佛没有复杂的公式就不能进行绩效考核,似乎离开了希腊字母就无法表述计算
17-18世纪,英国要把大批囚犯押到一座荒岛,船只都是租用私人的。为了赚到更多的钱,船老板都尽可能多地装运犯人,还克扣他们的伙食等费用。恶劣的生存条件使不少囚犯死于途中,即便逃过此劫,未死的还得躲避被船老板推下海之难。这样一来,真能运到荒岛的只剩下不到20%. 残酷的现实令英国政府大伤脑筋,虽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收到好的效果。后来,有人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便提出一种新的结算方式:不再按上船的人头
“特大喜讯:今年的评议HR部门又是垫底,杨志下台了!” 武松集团的员工都收到了这条群发的短信,杨志本人也收到了。 杨志是武松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两年前,他主持制定了集团的绩效考评制度,规定:部门评议连续两年得分最低的,部门经理要引咎辞职。没想到,自己设计的制度,第一个淘汰的人就是自己,真是现代版的“请君入瓮”。 伞兵空降 武松集团系一家大型民营集团,涉足旅游、餐饮、交通和商业地产,曾经超高速发展了
企业管理没有什么绝招,只有把公司的任务、目标理清楚,把公司各个岗位的SOP(标准作业流程)做出来,像建一栋大厦一样,踏踏实实地把地基打好,将这些基础工作都做好,这就是绝招。做到这一点之后,然后再去找一些方法,所谓“先有道,后有术”。 但不少人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还是相当迷信的,表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迷信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经验主义。 过去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成功是需要若干条件的。比如一些从知名企
说不尽的绩效考核,聊不完的考核难题。不考核,不行!要考核,要效果,不知如何考核才算好?考核五大方法,个个先天不足;不是计算复杂,就是权重交叉。专家提供表格,不花钱,自己整不明白;花了钱,整得专家不明白——就你们这水平,还想搞绩效考核?先把基础管理水平抓好了再说吧。自己搞吧,量化,容易走火入魔;不搞量化,增加考核难度。绩效考核愁煞了老板,愁坏了HR,忙坏了专家。 绩效考核想说爱你不容易,想说放弃更是
在任何团队中,即使领导者有高超的领导技巧,并有有效的、开放的、维护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但仍避免不了有些人持续的表现出不良绩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管理者必须采取纠正行动。但在很多团队中,管理者对接收到的不良绩效,有的想避免与员工不愉快的对话而不愿及时采取反馈措施,他们寄希望于问题自行消失,有的虽然采取了纠正行动,但却因缺乏“管理数据”的系统记录和处理方式欠妥,导致和部属的关系出现紧张,甚至让员工产
绩效管理:汽车座椅上的安全带 有人风趣地把绩效管理比做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但都不喜欢去使用它;有人说绩效管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手段;还有人说,绩效管理是HR经理提升地位和价值的二次创业,是他们发起的一场战斗和管理革命。不管怎样,绩效管理成为世界大多数优秀公司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公司来说,绩效管理是增强战略执行力的一套方法,它将个人业绩、个人发展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