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型和自我型性格的孩子都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拥有自己的独立的私人空间,不太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平时也没有太多朋友,即使有时间去玩也会选择一个人玩。根据这种孩子的性格,就要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排球、拔河,尽可能减少一个人的项目。团体项目可以培养孩子互相协作,互相交流的团队精神,同时也会帮助孩子改变孤僻的习性。
忠诚型孩子总是认为自己不是很优秀的,别人一定比自己强,自己做什么也会觉得会出问题,总是担心完不成老师或家长交给的任务。为此,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运动,很容易可以完成的,比如广播操、蛙跳、仰卧起坐等项目。同时为了增强孩子自信,开始时间运动的强度不易过大,数量不宜过多,每天保证可以完成就好。
如果发现你的孩子经常爱着急,动不动就会发火,有时会骂人甚至打人,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冲动,就要让孩子选择可以调节慢节凑的,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拳、射击等缓慢的运动。也可以选择培养情绪稳定、增强忍耐能力的运动,比如长距离步行,长时间慢跑、游泳等。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持久性。
我们发现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出行,常常做出“排队时加塞、乘公交车时不让座、开车闯红灯、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让孩子看到会怎么理解?没人监督就可以做吗?你方便就不用顾及别人吗?典型的自私自利。 孩子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父母的一举一动就是他们生活的行为准则,尤其是孩子在刚刚认知时的记忆是最深的。完美型性格孩子的规则意识是很强的,我们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标准,做一个好的榜样。
部分孩子动不动就大喊大叫,有的孩子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扔东西。究其原因,这与这些孩子父母脾气不好、易怒不无关系。当然,也可能是父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了家里,影响到了孩子。久之,孩子也会用这种方式解决他的问题。 动力型和果断型性格的家长性子急,动作太情绪,变化大,需要让自己慢下来,想一想再去说、再去做。 完美型性格的家长必须按他的要求,控制不好情绪也会发怒。需要让这种性格的家长找到更多的方法,达到
有些家长言行不一,告诉孩子要讲文明礼貌,自己却脏话连篇;告诉孩子孝敬老人,自己却不管父母;告诉孩子认真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 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言传”,却忽略了“身教”。其实“身教”的作用最大,孩子更会相信自己的眼睛。等孩子长大了,他们也会当着你的面一套,背着你的面又一套。这岂不是自食恶果吗? 我有一个学员,在听完我的“九型人格”课程后说,他在家从不看书,但要求孩子好好
现在很多家长回到家里,做饭拿着手机、吃饭看着手机、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弄手机,很少陪孩子学习,陪孩子运动,陪孩子做游戏。时间一久,孩子也会“近墨者黑”,沉迷于手机而不能自拔。 科学表明,运动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刺激,对其大脑发育起着积极的作用。运动能力不达标,学习也很难学好。尤其是思想型、和谐型和自我型的孩子,本身喜欢在私人空间里。如果父母再不和他们互动交流,很有可能会使这几种性格的孩子更孤僻
孩子很小的时候,看到自己认为好的岗位,就说是自己长大的理想。有的男孩想当警察,父母还很高兴,深问一句才知道孩子想当的是小区保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则很关键。有的孩子努力的方向直奔颜如玉,直奔千钟粟,直奔黄金屋。而有的孩子从小立志要做对社会、对身边人有用的人。当孩子的志向确定了,他便知道当下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为什么在困难和磨难面前要勇敢面对了。 动力型性格的
12月26日刘上老师在深圳讲授《有效沟通与团队管理》课程。 有很多学员说老师“扔书”的环节对他们影响很大。 “扔书”是一个人“扔书”一个人“接书”, 结果“接书”的人没有接到书,谁的责任? 第一种:相互指责对方的问题,最后找领导评理,领导会各打50大板,但两个谁也不服气,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第二种:有一方主动和另一方说:都是我的错,是我放手太快了! 那另一方会说什么呢? 更多的人会说:没事,
12月25日上午刘上老师在北京化工大学讲授《性格与职业选择》课程。 上课前和学生们做了一个小沙龙,大家对性格很感兴趣! 有学员说:我父母希望我毕业从事专业的科研工作,可是我不喜欢每天坐着研究,我更喜欢有成就感的工作! 其实可以选择自身性格有优势的行业, 但如果必须选择科研工作, 那就要提升自身性格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