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6)当我们了解到这样的现状后,一个新的问题又横亘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此执迷于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4.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在我们尝试着回答上一节末尾的问题前,首先要弄明白这样一个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5)在那些选择B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脱离思考,直接抄录了之的,另外一部分则是经过了思考,却因为知识掌握不足而错选B答案,然而最主要情况则是--本来选对了,看到答案后则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无论是三种情况中的何者,都暴露出一个直接的问题--我们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自我精神,缺乏自我想象的能力!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的学校教育固然要负一定的责任,然而最主要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4)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里,许多事物、发明、以及我们正在享用的文明成果,都来自于前人的想象,由此称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毫不为过。 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是不可能具有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的。想象力能增强一个人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能使人在学习中找到意想不到的灵感和捷径。 关于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来自于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他十六岁的那一年,爱因斯坦产生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3)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中,可以想象的是,在中国千千个家庭里,类似的情况一定发生过许多次,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说苹果中有星星的孩子,将会受到家长怎样的对待;或者说,假如你的孩子告诉你苹果中有一个星星,你又当作何反应。 答案是确定的,绝大多数孩子都会被批评为胡思乱想。 正因为定式思维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因此它往往也就代表了片面与狭隘,当这种思维方式投射到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2)在大人们看来,苹果里面除了果核之外,唯一可能出现的就是蛀虫了,从何而来的星星呢? 但是,孩子说星星存在,自然有孩子的道理。 正常的切法,是从茎部竖着切到苹果的底部,但孩子的切法呢?却是把苹果横着放过来,拦腰切下去。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会这样做,对于家长来说,切苹果是一件已经程式化的事情,竖着切苹果约定俗成,几乎和数学定理一样天经地义,正是这种条框式的思维模式,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1)第二章: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
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1)开发智力因素的第三个好处,是为了让孩子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人类被成为"万物之灵"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类有求知、求智、求生的渴望,对于这一点,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有所感悟:"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如同没有蜡烛的灯笼。"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社会经验在不断增加、个人能力在不断发展,这些都可以借助学习来使其更有效率。 正因为如此,作为个人素质重要组成部
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0)我们看到,那些语言与数学逻辑智能不够发达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很难得到认可和欣赏,许多拥有强烈自尊,良好自信、灵活创新能力的孩子,可能仅仅因为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上难以适意,便要背负着"笨孩子"的恶名,在人格尊严的长期践踏中成长。 于是,当我们的孩子被迫屈从于这样的检验标准,这样的体制下时,他们所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以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当
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9)单纯强调智力上的开发,无疑意味着孩子的发展之路变得十分狭窄,而当家长本着急功近利的炫耀心理,为了实用和实际的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其结果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我们看到,在当下中国的众多家庭中,许多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儿歌、唐诗、算术、钢琴、书法、绘画、英语、舞蹈、计算机……举凡我们能够想到的技能,都有孩子在默默地学习。 从家长
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8)在美国学者对本国人口智力分布的统计中,处于正常智力范围的人群,占到总人口比例的80%之巨,把天才与过于愚钝者的比例叠加起来,也只有区区的4%。 当我们看过上面的数据之后,就会了解到这样的一个事实: 就人类而言,智力的分布是两头尖少,中间广多,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处在相差无几的同等智力水平上,而这也就意味着,在智力因素之外,还存在着我们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