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底,地产界大佬恒大吹响了多元化号角,推出了首个跨界快消领域产品——恒大冰泉,计划2014年销售100亿,2016年达到300亿,一时间吸引了媒体和众多人关注! 但是这个出身豪门的产品,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辉煌,2014年目标100亿,实际销售10亿(9.68亿),而2013、2014、2015年1-5月累计亏损达40亿。一场具备了足够资金火力、产品力和传播火力的大手笔产品运作,最终却交
只要是对国内保健品市场,尤其是会销市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不论是媒体曝光的频率和力度,还是自身的传递出的产品同质化、竞争无序化、市场混乱化,行业将面临着见顶回落的趋势。作为从业者,如何能在“战火纷飞”的保健品市场中坐看云生涛灭,而不坠入其中?一位前辈曾说过“当我们换不了角度,我们就换个高度。”我们不仅要换高度,还有深度、广度和长度。 目前市场销售面临的困境 第一,客户保健理念的培养。保健意识薄弱
这是一个医药行业多变的时代,一个中国医药工业转型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中国医药企业必须进行抉择的时代。 中国医药企业连续几年,经历了众多跌宕起伏,市场竞争和企业转型无处不在,现实不断改变,问题不断暴露。政府加大投入、基层市场持续扩容,医药行业外在表现稍显颓废,同时内部充斥着众多变数。虽然医药行业的资本并购逐步上演“大戏”,而暂时的光环不能掩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根本——核心竞争力
月亮圆圆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任何不利形势下,尽管很多企业品尝了失败的苦果,可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抓住了契机,大摆庆功宴。所以市场做不好,不能一概归之为大环境影响,企业本身的策略失误才是败走麦城的关键所在。 一、产品没有创新,过于玩弄概念 虽然从胶囊、冲剂,到喷剂、外贴、鼻闻、照射等,好像是层出不穷,其实产品本质上没有突破,只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由于产品没有突破,消费者并没有从产品中感受
为什么医药保健品的招商现在这么难?许多企业都在反思。这是一个营销多元和变革的时代。营销已不再是单一的技巧,而是一种创新性的战略,竞争优势的唯一可持续来源就是更好的理解客户。 医药保健品招商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而且一直呈现出极度狂热局面,但这种情况也仅限于2004年正月的内蒙药交会之前。此后众多的医药保健品企业都常到了“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苦果,一次次的面对空手而归或者一次仅招到几百、几十万的现实
发展新客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新客户是企业提高销量扩大市场的重要条件。保健品招商企业的新客户决定企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准新客户是还没有纳入企业正常经营环节的客户,这类客户是需要进行开发的,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媒体宣传要精。就是我们在招商过程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在平面媒体、互联网、邮寄资料、参加展会等各种形式,来将产品的有效信息传达出去,吸引市场有同类产品需求的客户的兴趣,从而被动接受这些准新客
准确定位是一把楔子,能快速楔入消费者心智空间,分切市场,让产品迅速入市,为消费者所接受。因此,找到最犀利的定位点,无疑成为产品成败的关键。 挖掘定位点,或满足消费者需求,或有效区隔竞品,或挖掘产品独特利益,三种策略互相交叉,因市场特征、竞争环境和产品周期不同,而又有所侧重,总之,只有创造差异、彰显个性、先入为主,才能让消费者买账。 医药保健品要想成就品牌,市场热卖,定位策略是基石。按医
前几年保健品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不太景气的时候,听到一些所谓的专家说,做保健品已经没有机会了。当时我们就想笑,这哪来的伪专家,敢如此大放厥词。呸! 前几天跟一些企业界的朋友一起聊天,说到一些在别的行业赚了大钱的老板看到史玉柱靠保健品重新起家,短短两三年内光债就还了几个亿元,以为保健品这玩意钱来得快,都想投钱做保健品。我们暗暗着急,哥们,悠着点,保健品这条河不是谁都可以趟的。 我们坚信:做保健品永
你会发现,90%的陌生客户在咨询你的产品或者想做你的代理时,她对你的产品或者你这个人是有所了解的,甚至已经观察你很久了,咨询表示她已有强烈的购买意向,否则她不会咨询。你需要做的只是:验证你过去说过的话,坚定她购买的信心。但是很多做微商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容易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因为自己聊天有问题,最后让客户产生了害怕的情绪。 有学员给我留言:老师,我做了3个月了,一直没有赚到钱。 一位小美
从1935年推向市场至今,这个风靡全球整整80年的产品,凭借着100亿活性乳酸菌的概念诉求,凭借着一个红色小瓶子,凭借着一支妈妈队伍,在蜂拥而至的多元化大潮中,我行我素,单兵作战,一骑绝尘。 养乐多的背后,是被甩的不见踪影的雪印和苦苦追赶的Calpis。同样,无法匹敌的还有蒙牛、伊利、三元、光明、太子奶。 走心的8万奶娘子军 这是一个讲速度和攀比效率的时代,什么都在奔跑,跑的快要跑,跑的慢也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