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岩,孔令岩讲师,孔令岩联系方式,孔令岩培训师-【讲师网】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国家的法令是个人行为约束的底线,如果违反了,就要受到强制的制裁了。我们或许认为“法制”是社会治理的最高级模式,其实不然。 在法令之外,还有约束范围更广的社会道德,它所涵盖的面比法律还要大。违反了社会道德,却不一定违反法律,比如:别人借了十元钱没有还你,也没有凭据,法律无法追究他,但社会道德却会谴责他。这实际上是古代“礼”所遗落的碎片。 在社会道德之外,过去还有家规、
查看详情》 浏览(107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所谓的诚意,就是不要自欺欺人啊!这里开始详细的解释了前面的诚意。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冤枉或者奇怪,啥叫自欺欺人呢?比如,我们都会帮助别人,我们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了,可如果我们深入反省,就会发现自身的问题。 我们帮助别人的结果只有一个,但帮助别人的动机却有无数个! 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和他做个利益交换,也就是说,这次我帮助你,下次默认是你要帮助我,如果我下次
查看详情》 浏览(1331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就是知道了根本。这个本是什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如种子,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如果实,这里所蕴含的就是因果关系。 比如,你种西瓜,那么长出来的就是西瓜;你种芝麻,长出来的就是芝麻,绝不会种了芝麻,长出西瓜的,反过来也是如此。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第四) 汉朝的汉文帝主张以德治国,生活十分节俭,他所宠幸的慎
查看详情》 浏览(3355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本应受到重视的修身不被重视,本应是枝末的治国平天下却反而去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这是自古及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意思是说,没有人会这样做)。这是第一层含义。 在你所重视的地方努力去耕耘而收获甚少,你从未重视、从未耕耘的地方却能有丰厚的回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第二层含义。 尉迟恭是我们的门神之一,他曾是唐朝著名的将领。早先,他曾是刘武周的部下,后归降
查看详情》 浏览(5040
续上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为何以修身为本,而不是以齐家为本,或者以治国、平天下为本?这是因为即便没有人告诉我们以齐家、治国为本,我们也不会忽视这个,修身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比如当今社会,即便没有人告诉你要赚钱,我们工作以后都会努力进取、组建家庭、开创事业、都会拼命去赚钱,这还需要谁特意叮咛吗?孔子也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第七)圣人所教诲我
查看详情》 浏览(3094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o@#” 天子是权位最高的人了,在人的世界中,再没有比天子、皇帝更高的地位了,庶人就是普通的百姓,位置最低的人,在这两个极端当中,囊括了所有人。 天子是管理国家,他的职业是国王,百姓是各行各业都有,这当然也包括了社会的所有行业。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是谁,无论什么行业,每个人都是应以修身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事来做,其它任何事情,都没有比修身更重要的了。
查看详情》 浏览(957
“国治而後天下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李渊、李世民励精图治,国家繁荣昌盛,丝绸之路变得繁华热闹,西域等周边的国家纷纷派遣使者来朝,甚至就住在长安,不回去了。曾经为历朝所患的突厥,在唐朝就如小儿一般易于处理,突厥王一个个被擒,以后被封官遍布朝廷,从陕西乾陵武则天墓的“六十一番臣相”可以窥见一些端倪。隋朝动用一国之力都没有平定的高丽国(今朝鲜半岛),在唐高宗李治时也被解决了。
查看详情》 浏览(895
“家齐而後国治” “家”的概念,在古代和现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古代的家,是一个村落,几百人甚至千人是一家,现在农村仍然可以看到李家村、张家村都是一个姓,那是一个大家,《红楼梦》这部名著当中也能清晰的看到一个大家的风貌。而现在的家就是三口之家! 古代的家四代同堂,甚至是五代,六代,而现在,四代同堂都算是罕见的了。 为了治理一个大家,就要有“家教”,《朱子治家格言》,《颜氏家训》,《曾国藩
查看详情》 浏览(774
“身修而後家齐” 孩子的教育是个大事,相关的理论、书籍也非常多。大家都希望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希望家长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家长们也因教育理论不同而分成了不同的派别。 每个人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逻辑: 逻辑1:孩子年龄小,而我年龄大,是成年人,推论,孩子你要听我的! 逻辑2: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我的思想、经验各方面远远超过了孩子,推论,孩子你要听我的!
查看详情》 浏览(922
“意诚而後心正” 是意诚以后才能心正吗?按顺序来说的确是如此,但每一个条目并非是孤立的毫不相干,而是都相互含摄的。就是说物格即是心正,知至就是心正,意诚就是心正,乃至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皆是心正,其它条目以此类推。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看似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分开说就是三个。 为何心要正?心正有何作用? 心若不正,就如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世界也是歪曲的。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查看详情》 浏览(894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